【文档说明】《大气层》教案6-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1)页,2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7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气层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如想归纳总结与整理,学会联想,形成发散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观点,培养小组合作和团队
精神2.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大气层的重要性以及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的理解;难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3.教学准备:剖开橙子一个,两只直筒,钢球,塑料袋,棉花,蜡烛,PPT,每组两支温度计,黑白纸袋各一只,蜡烛,火柴等;4.教学过程:先借助
航拍的图片,介绍大气层的定义: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进而普及大气层的一些作用。以富士山和珠穆朗玛峰山顶和山脚风景截然不同为例,
提出大气温度的变化,揭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以及图像,先由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制作图像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然后再结合书本讲解特点,提出分五层以及各自的特点,再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进行讲解,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在分好层的基础上
,具体讲解生活的对流层的特点。对于对流这个难点,先借助水流的对流讲述,然后再扩散到气体,这样降低理解的难度,以便更好的掌握对流的特点。紧接着,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这个难点。最后布置了几题基础题目,
以便学生当堂掌握。5.教学反思:大气层对于学生而言,不陌生,所以在开展讲解过程中不是很难,但对于初次接触的色带图像就比较困难一点,慢慢讲解之后学生掌握还可以,借此机会明确以后做题碰到图像时要先看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什
么意思,在看清楚图线的走势。整堂课师生互动较多,安排的几个实验也能极大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总的来说,还算成功。作业错误率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