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4《月相》教案 (3).doc,共(3)页,16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6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4.4《月相》河山镇中心学校葛梁教学目的:1、掌握月相的概念;2、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学会用简单模型模拟复杂运动;3、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4、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5、了解月相与生活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具:强光手电筒、小皮球、篮球、8个乒乓球,一半涂
黑重点: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难点:探究和理解月相变化的原理课前欣赏:音乐《水调歌头》新课教学:思考与讨论:1.月球是透明的吗?它会发光吗?(学生:月球不透明,也不发光)2.那么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月球?(学生:因为太阳总把正对着它的半
个月球照亮,而月球反射了这些太阳光,所以地球上的人能看见)3.我们看到的月球形状是否会有圆缺变化?(学生:是)一、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月相变化: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视形状在不断地变化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
指“月相变化”。思考与讨论:为什么看到的月球形状会有圆缺变化?是否是月球自身的形状在变化而导致的月相变化?(学生:不是)二、月相变化规律:学生演示:“月相变化模拟实验”第一位同学扮演“太阳”,站在前方第二位同学手拿“月球”,白的一面始终朝“太阳”第三、四位同学站在第二位同学身
后,记录结果小组合作:按A→H的逆时针方向观察球被光照亮部分的形状在右图的空心球中用铅笔画出不同方位球光亮部分的形状。你观测到小球的光亮部分的形状和下面的哪一种月球圆缺形态相似?小组为单位投影展示:学生总结:月相变化规律三、月相变化成因:①月球是一个
不发光的,不透明的球体②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四、月相变化的周期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每个月的朔
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学生演示活动: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的升起和落下的时间一位同学扮演“太阳”,拿手电筒站在前方一位同学手拿“月球”,白的一面始终朝“太阳”一位同学手拿“地球”,每个月相位置“自转”一圈,眼睛看着“月球”总结:“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侧)的天空,而且是月亮的西(侧)半边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侧)的天空,而且是月亮的东(侧)半边亮。五、月相变化规律的应用:我国
农历中,阴历月份的确定,是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为依据。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现在我们过的春节、端午、中秋和重阳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春节正月初一(新月)端午五月初五(娥眉月)中秋八月十五(满月)重阳九月初九
(凸月)科学-社会-技术-环境:“钱江潮”钱塘江大潮是我国最著名的海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钱江潮是在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和杭州湾喇叭口河口地形的作用下形成的。在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地、月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月球
和太阳产生的引潮力达到最大。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喇叭口的河口形状使江面迅速变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六、课堂小结:七、课内练习:1、“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则当天晚上的月相是(
)2、请把下列图形排列成一次完整月相的过程八、回家作业:作业本A57、58同步练习122~124九、课外探究:“连续一个月观察月相,记录月相的变化”观察时间月相形状(画图)5月26日(农历五月初一)6月1日∕6月2日(农历五月初七、初八)6月9日∕6月10日(农历五月十五、十六
)6月16日∕6月17日(农历五月二十二、二十三)课外思考:查一查农历一个月有多少天?算一算一个公历年是否恰好能安排12个农历月?30天或29天。不能,有的年份有13个月(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