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水的压强》教案 (3).doc,共(3)页,6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4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3.7压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会画压力的图示2)知道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3)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意义,并能灵活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问题和
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2)在解释压强的现象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实际知识3)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即控制变量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和日常生活中
的科学道理。[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教具准备]压力小桌、海绵、砝码、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了重力、摩擦力,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力—压力(板书课题)二、新课教
学(一)、压力:列举一些例子,可以利用课件上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对比分析,1、学生通过观察作用在物体上力的位置和方向得出压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教师和学生一块总结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板书压力)3、老师画压力的示意图并让学生思考压力大小是否一定等于重力。对照图分析压力并不
总是由重力产生的,只有当物体水平放在地面上时,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二)、压强:1、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观察压力对物体产生的效果—使物体表面产生凹陷,并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有关。22、用手指压海绵,压力越大,凹陷越深;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媒体演示),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
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3、学生猜想:通过上述的分析学生会得出:压力所产生的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强调方法:控制变量法如果要研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那么应控制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如果要研究压力作用效果跟
压力大小的关系,那么应控制压力大小不同,受力面积相同。5合作交流:分析课件中的动画及实验,定性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6、如果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不同,可以定量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得出压强
的定义(板书压强)7.讲述压强基本概念⑴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⑵压强的定义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pressure)⑶压强的定义式:.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F----
--压力------牛顿(N)S------受力面积------平方米(m2)举例说明受力面积与物体底面积的关系。⑷介绍物理学家帕斯卡,感知帕斯卡单位很小8、学生练习压强有关计算(强调计算格式)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
的物理量3、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四、作业3[板书设计]§3.7压强一、压力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3.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二、压强1.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3.公式
:.:4、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Pa)1N/m2=1Pa1Pa的物理意义是:1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会画压力的示意图;知道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知
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意义,并能灵活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只是在灵活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这一点上练习有所欠缺,教学中对单位的统一强调不够,应该在计算和单位上做一个有针对性的计算。2、本节课准备比较充分,教学体
现了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进而进行探究;3、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过程不足之处是:没有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如果能做分组
实验,个体参与的效果会更好。4、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引入不够新颖,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过程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与实际动手能力;教师语言应再简练一些;加强练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