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教案 (7).doc,共(4)页,5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3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4.5日食和月食(第一课时)一、设计意图《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学习科学探究过程以及培养在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价值取向。根据这个要求,本节课突出新科学课程关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理念,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
性化的教育思想、情感教育思想和学习的个体化;也充分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以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作为学生的习得性知识。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七年级下《科学》第四章第5节《日食和月食》的第一课时,内容属于空间科学概念
,探究宏观的物质世界,为进一步探究物质的构成和特性,认识微观世界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同时,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大自然奇特的现象和规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2.[教学目标]认知与技能目标:了解日食的形成原因、过程和类型认识日食是很普遍的天文
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拟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日食的形成过程和类型难点:由于初一学生还缺乏足够的光学知识,对日食的形成原
因难以接受。4.教学方法针对初中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发展规律及充分发挥科学这门课的实验探究特色,我采用了实验探究为主、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并结合多媒体,让学生在更感性的基础上获得认识。5.学法指导本课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等手段,教会学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等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现象分析等各方面能力。6.[课前准备]器材:(每位学生一套)大球、小球各一个、记号笔一支、圆形白纸若干张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同学们,老师想跟大家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在七月的一个上午,老师在阳台上晾衣服,突然之间天慢慢的暗了下来,没过多久,完全变黑了,好像变成了“黑夜一般。同学们,你们有老师一样的经历吗?还记得发生在什么时候吗?互动交流学生听讲、回答:“经历过
,在我很小的时候”学生简单描述自己经历,以为是“天狗食日”利用过去的经历,让学生与教师感同身受,引出今天的课题《日食》2日食的概念播放2009年日食视频问:通过观看日食的片段录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日食呢?引出日食的概念。
观看、归纳学生回答: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叫做日食。2009年日食的视频引入,以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过渡新课教学,得出日食的概念。进一步了解日食现象的本身探究实验:观察两球遮掩现象引入日食天象怎么形成的?这就是本节同学们猜想:日食产生可能跟谁有关呢?(月球)问;月球又是
怎样挡住太阳呢?让我们先来体验实验一:观察两球的遮掩现象。接下去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一个大球和一个小球,左手拿大球,右手拿小球,让大球尽可能的远一些,闭上一只眼睛,然后将小球前后左右移动,分别让小球遮挡大球的一部分和全部,将你观察到的现象画在活动单上。注
:(1)观察时用单眼。(2)观察A和C时把两球置于同一水平视线,观察B时小球略偏离水平视线.(3)调节好眼与球的距离。2.巡视学生实验过程。并纠正错误的姿势。3.提醒学生及时画下观察结果。4.展示分析学生的实验结
果。学生实验,画图、讨论、交流,感受大球被小球遮掩的三种情景让学生能够从实验中归纳日食的形成,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课堂活动,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日食类型那就让我们一起再
来重温一下那个时刻,那个壮观的场景,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日食》请学生上台到白板上画图引导学生对三个观察记录与三种日食照片进行对照;结果很相似刚才同学们画出的三种情况就是日食的三种类型(1)日偏食——月球挡住部分太阳光(2)日环食——月球挡住太日全食、日偏食
和日环食鼓励学生说出日食的类型通过学生上台演示,给学生一种亲身体验的机会,同时加强理解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转动的方向,为下面日全食的形成过程打下基础,更加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日全食的3阳光的中间部分(3)日全食——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发生全过程。模拟日食实验日全食过程在刚才的实
验中小球为什么能遮挡大球?除了距离以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如果小球本身是透明的,比如玻璃球,那么是否还能成功遮挡大球?那么,在刚才的实验中,如果大球模拟的是太阳,小球模拟的是地球,请问日食是怎么形成的呢?接下去老师
请两位同学上来做个小游戏:一位同学手握强光手电筒照亮黑板,假设他是地球,被照亮部分的黑板是太阳,还有一位男生是月球,让“月球”绕着“地球”转动。“月球”遮挡太阳光时是从我们的哪边到哪边逐渐遮挡的?1.组织小组实验。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过程
。2.提醒学生记录大球被遮掩的部位3.大球遮掩过程图与日全食照片很相象,进行对照比较。4.引导学生理解日全食过程。请同学们再次拿起大球和小球,自己演示一遍日全食的全过程。小组讨论,将看到的过程画到纸上。请小组派代表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引导学生理解日全食过程。并归纳:太阳被月球遮掩是从日轮西边
开始,东边结束。出练习题训练:能排出不同形状的日食先后顺序。6、根据日全食的过程,推测日偏食、日环食的过程学生回答:因为小球距离大球比较远因为小球本身不透明,也不会发光因为地球距离太远较远,且地球本身不会发光也不透明,所以当它们刚好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能遮挡太远光感受月球绕着地球
转动的情景,再次重温自西向东的转向,同时观察黑板上的亮光被遮挡的情景从右边到左边逐渐遮掩学生不断上台纠正两位学生合作,积极活动、实验,然后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画在了纸上,小组四人讨论、交流,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设问,使学
生产生对迷信的质疑,从而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4分析学生的结果展示图片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画图、讨论日食形成原理通过对三种日食过程的了解,你能概括出日食的形成原因吗?动画演示月球的影子挡住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观察两球遮掩现象”的探究实验日食日食形成条件1、发生日食时
,日、地、月三者应处于怎样的位置?2、日食在农历的哪一天可能发生?动画演示5夹角。讨论:1、怎样观测日食?2、观测日食有何意义?讨论探究总结通过以上几个教学片段,使学生亲身感受“问题提出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小结显示板书。布置作业6、板书设计日食概念形成原因类型
日全食全过程发生时间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亏损于日轮的东缘复圆于日轮的西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