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2).doc,共(5)页,3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3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义乌市廿三里初中许兰英【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中的第四节——《牛顿第一定律》。牛一定律是牛顿三大定律之一,体现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关于牛一定律的得出,更是经历了漫长的研究过程,是几代科学家(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共同努力的结果
,也体现了科学研究是“假设——实验论证——推翻”到“再假设——再实验论证——再推翻”等等的艰苦历程。纵观几位科学家的观点,伽利略提出来了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而笛卡尔对伽利略的观点进行了补充:不仅是速度不变,而且方向也不变,即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将永远
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之后,牛顿继续研究了原来静止的物体以及受力但所受合外力为零的两种情况下物体的状态,正如他自己所说“通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出了更为完善的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也为学生后面学习《惯性》做下了铺垫,也更能理解
牛一定律为什么又称为惯性定律。本节内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该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得出,让学生认识到这也是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学生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运动和力有直观的认识,但究其本质却不知
所以然。学生已学习《力的存在》,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初一学生还处在学习科学的入门,对牛顿这位科学家因“苹果落地”都有所耳闻,但对于以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命名的“牛顿三大定律”却知之甚少!基于这些,教材的安排上只是对牛一定律的简单介绍,
同时通过抛球运动来分析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他的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推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b.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2.过程与方法:a.模拟伽利
略的理想实验,理解推理实验的重要性;b.学会简单描述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确认力并非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几位科学家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学习,体会到科学规律是众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学生通过对各种生
活现象的分析,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学会以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去观察、研究自然现象。【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其意义【教学难点】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其意义2.分析力和运动关系【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劈形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小车【教学过程】一、新
课导入师:体育中考在即,同学们在练习垫排球的过程中是否想过:排球为什么能往上运动?到达某个高度后为什么会掉落下来?为什么有的时候垫的高有的时候垫的低?生回答:手对球有往上的作用力,所以球往上运动,而所用力的大小不同,垫球的高度就不一样,后来球将手对它的力消耗尽了,只受
重力的作用,所以往下运动。(学生对能的定义不理解,但是有一定的表象认识,所以表述上有所欠缺)师:球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手对它的力吗?往上运动过程中是否受到重力作用?生:手离开球后,球就不再受到手对它的作用,而重力
作用一直存在。师:那为什么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往上运动呢?(预习过的同学已经知道这是因为惯性)师补充:大家都很好学,很不错。第一位同学回答说将力耗尽了,老师进行更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知道这是将能给转换了。接下来,我们先来研究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会做什么运动?二
、新课展示A.牛顿第一定律师: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否用实验显示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呢?生:不可能,至少有重力。师:真棒!那我们如何研究不受力物体的运动呢?生:我们小组认为,可以像科学家那样,通过改变阻力大小,观察物体运动的距离
来研究,再推测如果没有阻力,物体将做什么运动!师:真是集思广益!相信将来你们也能成为出色的科学家!老师已经给每组准备好了器材,说一说,你们打算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学生积极思考,组内成员讨论激烈)生:我们组认为先让小车在毛巾上滑,
然后是棉布上,最后直接在木板上,因为毛巾最粗糙,阻力最大,其次是棉布,最后是木板。师:每次在不同接触面上滑动时我们观察的是什么?生:小车在接触面上运行的距离。师:我直接将它放在水平木板上,小车会滑动吗?生:不能,应该让小车从劈形斜面上滑下来。
师:大家觉得每次小车滑落时,对它所在斜面的高度有没有要求?生:我们认为是有的,根据生活经验,当斜面的坡度不同或者处在斜面的不同高度,到达底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师:非常会观察的一位同学。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场演示(同样在木板上滑,当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不一
样时,最后在木板上运行的距离也不相同)。师:请同学们来归纳一下,如何开展这个实验?并说明原因。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然后观察在三个不同的接触面上小车运行的距离。从同一高度下滑的目的是保证小车
在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小车在水平面上运行的距离越远,说明它的速度改变的越慢,反之越快。师:非常好,用到了很重要的一种科学思想—控制变量法,接下来动手试一试,将结果填入106页的表格中。得出结论:实验表明,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所受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大,速度减小的越慢。师:我们
猜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作用的话,那么它会怎么样?生:运动的距离无限大,速度永远不会减小。师:它的运动方向会改变吗?为什么?生:不会,运动方向的改变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而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力。师:表述的很好。也就是说小车将永远沿原方向做速度不变的运动,即匀速直
线运动。那么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又会怎么样呢?生:静止。师:其实,并不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才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如果它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结果也是如此。我们刚才所做的活动只是在模拟科学家们当年做过的实验,实际上科学研究是个漫长的过程,甚至需要
几个世纪,正是有这些科学家们的不屑努力,作为现在的我们才享受到这样的成果。阅读书本上对几位科学家的介绍。师:比较笛卡尔对伽利略的推论有哪些地方完善了?牛顿和笛卡尔的推论又有什么不同呢?生:伽利略提到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
将保持不变,而笛卡尔提到方向也是不变的;牛顿在不受力的基础上提出,即使受到力,但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结果也是一样。(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以及牛一定律得出的曲折过程,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科学的伟大与探究的艰辛)师:牛顿最终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它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这也我们学习到的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B.力和运动的关系师: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所以,要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或方向,物体必须受到力的作用,说明了什么?生: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师:阅读书本107页中讨论题,小组思考讨论后回答。生1三种情况下,球都只受到重力的作用。甲图中,球的运动方向和所受力的方向相同,所以下落速度越来
越快;生2:乙图中,球的运动方向和所受力的方向刚好相反,所以上升速度越来越小,我们猜测到达某一高度后会往下落,跟我们的垫球相似。生3:丙图中,小球刚开始时既有水平方向上的速度,又有竖直往上的速度,由于水平方
向上不受力,所以一直往右运动,而竖直方向上有重力的作用,所以球先往上运动再往下运动,综合起来就是先斜向上后斜向下的抛物运动,跟我们投掷铅球类似。师:大家的回答都非常精彩!【课堂小结】小组内成员相互说说“我”学到了什么?大家相互可以补充。【课堂反馈】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将所有外
力同时撤去,这个物体将()A.立即停下来B.速度缓慢减小,直至停止C.速度越来越快D.做匀速直线运动【板书设计】3.4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一、牛顿第一定律发展史: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理解:1.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包括
不受力和所受的合外力为零;2.不受外力时,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二、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