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机械运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共(2)页,13.11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2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年级:七年级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对机械运动的讨论是逐层深入、逐渐推进的:参照物→相对运动→机械运动的分类→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应用。各部分内容相辅相成,层层紧扣,缺一不可,是课堂教学的骨架。学习本节课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参照物与机械运动的分类,在学习本节课之后,学生将进一步学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摩擦力、重力等其他有关运动和力的知识。因此本节课,既是对之前内容的延伸与应用,也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学情分析学习本节课的学生为七年级的
学生,对速度这一概念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教学过程中,对速度这一概念的理解较为容易把握,但是对速度如何计算,平均素对的概念等难以把握,因此,教学应当从学生的最近认知区域构建新知
。三、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2.能够计算物体的速度与平均速度。【过程与方法】通过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归纳出速度的计算公式,初步养成分析、归纳的科学方法。1.参与分析、讨论物体运动快慢的两
种方法,逐渐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增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2.基于速度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养成科学的思维意识,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观点解释、计算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速度的计算公式。2.平均速度的概念。难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2.速度、平均速度的
实际运用。五、教学过程(一)探究速度的概念引入:物体的运动有快又慢。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地改进出行的交通工具,从马车到火车,到飞机,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和物体运动的更快些。那么,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我们今
天继续学习机械运动,来进一步探究科学上,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交流点评:老师听取学生的观点,对如何比较两辆小车的运动快慢给出评价,必要之时予以纠正。归纳总结: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相同时间出发,进过相同时间后,运动的远的小
车运动的快;二、运动相同的距离,比较两辆小车所需要的时间。提出问题1:如果每组只给一辆小车,不同小车之间互不通气。如何比较各组小车的运动快慢呢?小组讨论:每小组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对每组只给一辆小车的情况,展开讨论。交流分享: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对本组
的讨论结果进行阐述,其余学生做好记录。每组学生发表玩自己每组对只给一辆小车的情况的观点后,学生根据自己组的讨论情况,对该组的观点进行交流。交流点评:老师听取学生的观点,对在每组只给一辆小车的情况下的比较,提出问题2:根据速度的概念,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计算公式呢?交流讨论:“学生一
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板演: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他们组讨论得出的速度公式。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分析为什么这么写。交流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板演给予评价,并总结出速度=路程时间补充: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可表示为:v=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取秒,则速度的单
位为m/s。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km/h。1米/秒=3.6千米/时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物体的速度。2008北京奥运会上,博尔特在100米赛跑中的成绩是9秒69;城市马路上的汽车的速度约为30km/h;非洲羚羊跑步的速度是20m/s。比较这三者的运动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