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和颜色》教案 (2).doc,共(5)页,5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25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七下科学《光和颜色》陈夏莉一、问题和策略问题:《光和颜色》中的难点物体的颜色的教学的突破策略1、建立物体的颜色是由进入人眼的色光决定,而物体又分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的物体两类,透明物体由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由反射的色光决定。无论透明或者不透明都有光的吸收、反射、透过三种状况。策
略2、如何获得单色光方法一利用色片,将自然光打在色片上形成单色光方法二利用三棱镜,将自然光透过三棱镜形成单色光方法三可用透明圆珠笔壳来完成策略3、如何在室内获得白光方法一、用自然光方法二、用教室里投影灯的光发放三、用白光手电筒二、资源包1、问:我发现一个现象:用颜料在调色板上配色越调颜色
越深,而光线叠加时反而是光线颜色越多,叠加后呈白色了。再比如黄色和蓝色颜料调出的是绿色,而黄光和蓝光叠加是白光;红色和绿色颜料调出的是黑色,而红光和绿光在一起变成了黄光。这是为什么呢?答:大家最熟悉的
光,当数无处不在的太阳光了,晴朗天气里是无色的,是白光;雨后天晴时,是七彩颜色的。太阳光会变色?事实不是这样的,在任何时候太阳光都是有颜色的,可见光谱里根本没有白光这一波段,它之所以呈现无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的光叠加的结果。要证明这一点很简单,由于七种颜色的光的
频在于率不同,相对玻璃的折射率不同。受此启发人们找到了制造彩光的方法:拿一个棱柱形的玻璃放在阳光下就会看到类似彩虹的七彩光,可继续使之通过另一个棱柱,这七彩光又会合成一线白光。出现这种现象的本事就是何种颜色(频率)的光的“加法”和“减法”:不同颜色光的叠加(加法):既然七种不同颜色的
光叠加可以合成白光,那么其中的几种叠加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不妨让我们做这样一个实验,取三个手电筒,分别用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彩纸遮住,来到一个黑暗的房间,让三柱光束相互叠加,便会发现红光和蓝光叠加会呈现红紫色,红光和绿光叠加会显示黄色,绿光和蓝光叠加会显示青色。而黄色和蓝色,红紫色和绿
色,青色和红色分别叠加都会得到白光。光的三基色颜料(印刷)三原色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减法):人们之所以看到某个物体的存在是由于该物体将光折射入人眼,并被其感受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某些方法在物体折射光的时候,使之吸收某些特定的频率,这样到达人眼的只剩下
了白光中的一部分,它们相互叠加就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油漆和染料就是利用这个道理,吸收某些频率的光,使物体在人眼中呈现不同的颜色。还有绿叶之所以呈现绿色也是由于叶片内的叶绿素能够吸收阳光中的蓝光和红光的结果。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自己在家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取一个黄
色的香蕉和一个被蓝色彩纸遮盖的手电筒,然后进入一间黑暗的房间,将手电筒照在香蕉上,会看到什么?一个诱人的香蕉,不!你什么也看不见,因为香蕉皮可以吸收蓝色光,黑屋子里又没有其他光源,所以香蕉没有反射任何光进入你的眼睛,除了一束蓝色光柱,什么都看不见。再进一步验证可以取紫
红色、青色和黄色三种颜料,像右图那样放置。会发现将黄色和紫红色调和在一起会得到红色,青色和黄色调在一起会显绿色,青色和紫红色调在一起显蓝色,这是部分频率的可见光被颜料吸收的结果。而将黄色和蓝色,红色和青色,紫红色和绿色分别调和都会得到黑色,此时所有可见光都被吸收掉。说到此,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这
个结果与我们美术老师所讲述的颜色调和的知识矛盾,老师告诉我们用蜡笔将黄色和蓝色画到一起会得到绿色,而不是上文所说的黑色,谁说得对呢?其实二者都对,差别在颜料的吸收能力上,平时所使用的蜡笔等颜料都不是很好的吸收剂,它们不能吸收掉所有的其他颜色(频率)的光,例如黄色的蜡笔只能吸
收蓝色和紫色,而反射红色、橙色和黄色;蓝色蜡笔也只吸收红色、橙色和黄色,反射蓝色、紫色和绿色,所以用蜡笔将蓝色和黄色画到一起,会呈现绿色而不是黑色。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学情分折:美丽的彩虹是同学们都
看到过也特爱看的。如能自己模拟彩虹,肯定让同学们兴趣大增,这为同学们深入学习本课时打下情感基础。教材分折:本课时内容与前后要学内容在知识上没有很深的联系,但对将来高中学习光的本质时有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
目标:①能解释复色光,单色光,光的色散等词义。知道白光成份②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③了解物体颜色的原因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更热爱科学3、技能目标:用笔壳让太阳色散的实验技能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光的色散和复合难点:光
的色散和复合实验教法选择:实验、观察、讲述教学场地:操场上或者走廊上教具准备:1、每人一支有棱的透明圆珠笔壳,一张白纸2、一张有狭逢的大硬纸板,一块三棱镜,一只凸透镜,一块白板3、一张有圆孔的大硬纸板,各种滤光片4、几盆开了花的植物,遮光的盒子教学过程
:雨后杭州在西边天空上出现一道非常美丽的彩虹,色彩丰富鲜艳美丽,试问丰富多彩的颜色是怎么形成的呢?一、光的颜色一直以来,人们以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直到牛顿的实验演示: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自己动手做:在太阳下,
用笔壳云观察阳光折射后现象知识讲授:上述实验中,白屏上出现一条彩色光带叫做光谱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是复色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变成各种单色光过程称为光的色散。白光可分解成„„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二、可见光与不见光光可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白光分解而得
的七色光是可见光范围,但红光外有人眼看不见的光,称为红外线,紫光之外也有人看不见的紫外线。红外线的用途:电视,录像等遥控器,红外线取暖器,红外线测温仪等紫外线用途:紫外线灯,用来消毒来菌,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用于验钞,少量紫外线对人体有益,大量会
致癌三、物体颜色1、透明体(玻璃等)颜色演示:先做实验右侧,即图1-30后面加滤色片,观察后面情况,什么滤色光后面只留下什么光。再做左侧图中实验,观察加滤色片后情况,说明,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这种色光不一定色散过)2、不透明体(书本、衣服)演示:图1
-33右侧,在后面的折屏上填上各种有色纸,观察纸上的颜色。说明:不透明体的颜色同它反射的色光决定3、物体颜色变化观察思考题改成实验题,然后进行解释四、小结五、课堂练习四、反思《光和颜色》这节课是新授课,从教学内容有光源、光大直线传播,光的色散(实验),颜色。它是光学的
开始,也是光学的基础。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即光的色散和颜色。整节课我的重点放在了原理的解释上,也就是重点讲解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详细分析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而透明物体的颜色是
由其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的,最后再用两道相关例题及时巩固。另外在内容处理上,我回避了光的三原色,主要目的是避免学生混淆。准备放到了作业讲评时讲解,在知道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一类物体,它的颜色可以随时改变——
彩色电视屏幕,再引出光的三原色。下面我从整节课每个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感想:1、对于一节课来说,引入部分能否抓住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至关重要。我借助开课当日的天气(雨天),提出话题什么样的情况会有彩虹,今天我们的天气看不到自
然界的彩虹,但是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制造一段人造彩虹。投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制造人工彩虹”。这个设想来自于我以前看过的一档科教节目“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学生一旦被赋予使命去完成“不可能完成”就大大激起他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所以安静的课堂立即三三两两
的讨论了起来。几种方案前后出炉。不做评价,我提供三棱镜请学生来完成任务。当学生在展示“彩虹”时,我请同学认识不同的色光并且观察色光的排列顺序。然后再介绍牛顿实验,这样学生的思维就顺利过渡到用三棱镜完成光的色散实验。2、对于课堂上对光源的
处理。我在备课过程中用了普通的手电筒、多灯珠的白光的手电筒、红色激光笔。在尝试过程中发现可以这样处理:利用教室里的投影灯作为白光,用来做光的色散效果非常好,我把这个发现和办公室的同事共同分享,大家觉得都很不错。在讲单色光时,红色激光打到三棱
镜上不再发生色散,表明红光是不能再被分解的光,是单色光。在讲复色光时,我选择设问:复色光经一个三棱镜后分解为七个单色光,再经一个三棱镜后会有什么变化?七个单色光合在一起成为白光,白光是复色光。3、对于这节课的难点:物体
的颜色教学,这是我个人觉得这节课我做的比较的好的地方。首先我在第一课时就给学生建立了学习光学的一个基本思想:我们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在这节课我引申到对于透明物体我们看到的是透过它的色光,对于
不透明物体我们看到是它所反射的色光。我给学生建立了第二个思想是物体对于投到它表面的光有三种情况:透过、反射、吸收。根据物体分为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在课件里画了图示来讲清楚光的透过、反射、吸收的意思。理解两个关键的基本思想,对于物理专业的老师来说也许并没有什么,但是对于我来说确是如获至宝。在备
课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组实验:分别是不同的色光投到透明的物体和不透明的物体。让学生口头猜测,推理,实验,分析。在上课过程中,我又临时增加了让学生互相出题,部分学生甚至讲学过的知识组合起来:如白光透过红色玻璃片在投射到绿色物体上,看到什么颜色。我借机就讲到
了舞台灯光的原理。在课后上我还给学生展示在色片遮挡下拍摄的照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在周末也可以试一试。我觉得下次上课可以直接用相机当堂拍摄,然后连接数据线,让学生当堂看到照片,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