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教学设计

DOC
  • 阅读 3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69.500 KB
  • 2022-11-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教学设计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教学设计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教学设计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教学设计.doc,共(6)页,6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2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科别科学年级七下设计者吴建萍时间2016-4-8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光的折射规律。(2)了解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3)初步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2、过程与方法:培

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分析、归纳总结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任务分析)1、说明各项目标的学习类型: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发现探究、类比法、

多媒体教学2、学习的准备:课前导学案3、课题:光的折射4、课时安排:1课时5、教学准备:教师演示用具:多媒体课件、激光笔、硬币、玻璃杯、适量的水、水槽、光的折射演示装置学生用具:激光器、可对折的光屏、光的折射演示仪、毛玻璃透明玻璃水槽、矩形和半圆形玻璃砖教后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1

、【学生活动】温故知新:(1)光是怎样传播的?(2)什么是光的反射?2、【教师活动】表演魔术:让学生看到盆里放了一枚硬币,然后移动实物投影镜头让学生看不到硬币,再通过加入“魔水”硬币又再现了。师:你为什么开始能看到硬币?生:由于硬币上漫反射光线进入了人眼。师:后来你

为什么又看不到硬币呢?生:人眼不在反射光的范围之内。师:后来加入水后你为什么又看到了呢?生:茫然。师:光从水中射到空气中发生了折射,折射光又进入了人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光的折射。(设计理念:以表演魔术来引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设置的问题从

学生的原认知出发,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让学生处于一种欲辩不能言的境地,引起学生想探究的欲望。)二、自主探究,思考求疑师: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生:沿直线传播。师:光射入不同

的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生1:仍沿直线传播。生2:全部反射回去。生3:全部入射。生4:一部分反射,一部分入射。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接下来就让大家动手去探究验证。(设计理念:对于什么叫光的折射?先让学生进行猜想,然后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

的发散思维。)【学生活动】自主选择器材:激光器、可对折的光屏、光的折射演示仪、水、烧杯等。任务一: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在水中是怎样传播

的?(3)光从空气进入水的界面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四人一组进行探究,得到结论:(1)(2)光是直线传播的。(3)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从而得出光的折射概念。师:折射规律和反射规律一样吗?生:不一样。任务二:探究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及光从玻璃进入空气时的折射规律?1、第一次执教这堂课时,有关光

的折射规律的得出,我是采用教师演示实验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而且教师在上面演示的时候,下面学生观察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后来我尝试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合作交流构建新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

目标。2、将探究所获得规律应用于解释自然现象时,学生表现出融合地仓促和机械,需要在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中反复地磨合,达到应有的深度。3、本堂课教学密度比较大,第一次执教地时候,学生没有很好地预习,一节课比较紧张,导致后面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较匆忙,甚至学生的学习是

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针对这种情况,在另外班执教(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2)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要发生什么变化?(4)光线垂直入射时光线的方向是否发生变化?(5)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一组

进行探究,要求每个小组根据问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按照要求进行观察并填写实验活动任务单,并试着画出光路图,最后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讨论交流。1、光从空气入射到水(AO入射)2、光从水入射到空气(BO入射)入射角0o30o60o入射角a1a2

a3折射角a1a2a3折射角总结:(可以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作出光路图)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当光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当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4)、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

变化;且光路可逆。3、【师生活动】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帮助记忆: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不等

,空气中的角大)(设计理念:在这整个探究活动中,各小组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一种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和他人合作的探究精神,享受了设计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折射现象,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不仅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学生的情感也得到升华,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同时在设计的时候,我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我设计了一个选做的任务供给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四、学以致用,合作释疑师: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光的折射的现象吗?生: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海市蜃楼、水中的

鱼看上去比实际位置要浅、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树变高了等。师:你们能具体解释这些现象吗?生:„„(有些为难)师:出示幻灯片,结合动画展示光路图。师:你现在能解释那个魔术中的硬币为什么又重新出现吗?生:分组讨

论交流后,派代表发言。(设计理念: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在掌握了折射规律后可能对折射现象还不能很好地作出时,我设计了课前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理清学习思路、发现疑难问题,为课

堂学习做准备。4、本课我以问题设计为主线,通过设疑、求疑、解疑来展开教学活动,最后又用课前导入中出现的问题结尾,这样首尾呼应,这样整堂课上下来就比较通畅。解释,因此我结合动态光路图形象地向学生们展示,帮助

他们理解,最后又用课前导入中出现的问题结尾,这样首尾呼应,因为导入的时候引发的冲突到最后完全可用本堂课学到内容解释,相当于自我反馈、自我评价。学生在这环节交流中共享发现,提升认知,并抽象出从空气中看水中物体的

科学模型,同时教师在这环节中精讲点拨,解决了学生的思维迷茫之处。)五、当堂训练,即时巩固学生活动:当堂测试,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3个题目1、有一光线斜射入水中,下图中折射光线正确的是()2、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度角射到界面上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已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85°,折射角为

()A、15°B、35°C、45D、60°3、如图所示,①②③代表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的三条光线,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由此可以判断介质I是______(设计理念:在这环节教

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对于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兵教兵和师教兵的方式解决。)六、课后探究,拓展延伸1、把筷子插入水中,不同的放置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看会看到怎样的现象?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尝试解

答。(设计理念: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将“课堂留味,起到“课虽停而思未止之效”。)七、板书设计第三节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二、光的折射规律:1、三线共平面,法线居中间;两角不相等,空气中角大。2、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三、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ABCD本教学设计特点的概括本节课我我以教师为主导,体现在:精心设疑、鼓励质疑、引导

解疑;学生为主体,体现在思考求疑、大胆质疑、合作解疑;以问题设计为主线,通过设疑、求疑、解疑来展开教学活动。本节课首先从消失的硬币又重新出现这个问题开始,到学生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这个问题结束,以问题为平台,通过解疑过程

引导学生的思维。教学设计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我构建了创设情景,设疑引入;自主探究,思考求疑;学以致用,合作释疑;当堂训练,即时巩固;课后探究,拓展延伸的教学流程,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对知识的构建,对能力的提升,对科学方法的渗透。对于本堂课的重难点,我

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即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先思考,先尝试,先探究;课堂则用来帮助学生解决预习中碰到的疑惑,因此我采用分组实验进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合作交流来解决预习中碰到的问题

。设计的理论依据(已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优势(及局限分析)优势分析:1、本课以魔术表演以来引课设疑,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本堂课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

考,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理清学习思路、发现疑难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准备。3、利用分组实验,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从实验中体会感性认识,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突破重点。4、利用多媒体动态图形象地帮助学生解释有关光的折射现象

,突破难点。局限分析1、但由于教学密度大,一节课比较紧张,导致后面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较匆忙,可以少讲几点,剩下的让学生课后解决。2、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有一定的模仿性,教师在这一阶段需作必要的演示指导,帮助学生有效开展探究。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