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的自转》教案 (6)

DOC
  • 阅读 5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33.423 KB
  • 2022-11-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的自转》教案 (6)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的自转》教案 (6)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的自转》教案 (6).docx,共(4)页,33.42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1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4.2地球的自转时间2017.5.11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教学重点①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②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教学难点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太阳平行光线板、十字方向标或学具2.教学器材:地球仪、燕尾夹、双面胶、转椅、相关投影片3.教学课件:地球自转及昼夜交替现象的教学课件教学活动调控[准备引入]活动:看视频:旋转

的水流,思考为什么水槽中的水会旋转?朝什么方向旋转?问题:生活中有哪些事例证实了地球是在不停运动的?展示:太阳周而复始地东升西落以及星空的视运动照片(夜间多次曝光)。傅科摆的证明以及假想的地轴。[课题揭示]第1节地球的

自转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播放课件:地球的自转活动一:完成学具中“地球的自转、地球的绕日运动”中地球仪的组装(即组装一)。(注意:组装完的地球仪应是斜着身子的)活动二:利用组装完的地球仪试着演示地球的

自转运动。小结:通过观察演示总结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绕转中心:地轴2.姿式:斜着身子(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学生边演示老师边纠正,正确的演示方法如下:

①将地球仪底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②让地球仪上的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即指北)。③左手扶稳地球仪底座,右手向身体外侧方向拨动地球仪的球体部分。空看为顺时针)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们说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描述的,而说地球自西向

东旋转又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而言的。(介绍手势判断法,即:右手大拇指代表北极上空,握拳后四指指尖所指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活动三:完成教材提供的“地球自转实验”并将结论填在书上。(用学具中手电筒代替白纸板,用以表示太阳。注意:燕尾夹与地球仪表面要垂直、方向标的南北

方向应与经线一致,东西方向则与纬线要一致。)活动:一个学生坐在转椅上,周围围绕若干其他学生,请他们表演中间人看到周围人是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的绕转运动,能有几种表演方式?引入:通过刚才的表演你能解释为什么日月星辰总是东升西落吗?二、昼夜交替

活动一:用手电筒照地球仪,你发现地球仪上的明暗有什么差别?分别粘在正相对经线上的两根火柴分别在亮的半球还是暗的半球?小结: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和黑夜之分,这就是昼夜现象。提问: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重点分析太阳和月球),你能解释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吗?1.昼夜现

象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的照射活动二: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此时火柴在明暗半球的位置变化有何规律?(注意:此时可④在转动地球仪的同时,分别从北极、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练习: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2.在极地投

影图中判断地球自转方向[来源:Zxxk.Com]练习: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用作图法验证当太阳光照射来时,地球一半地方处在亮的半球,另一半地方处在暗的半球。[来源:Zxxk.Com]固定手电筒的照射位置)小结: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光的天体是没有昼夜现象的,而像地球这样不发光、也不透

明的球体不运动也能产生昼夜现象。而当地球自转一周时,昼与夜就会更替一次。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地球的自转3.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播放课件: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活动三:边观看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演示边读书图“昼半球和夜半球”,你知道如何区分晨线和昏线吗?小结:昼半

球与夜半球的界线就称为晨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由黑夜转为白昼的界线即为晨线,相反是昏线。正是因为地球周期性的昼夜交替,才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不致过高也不致过低,为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来源:学+科+网]提问:你知道地球上

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了吗?提问:根据生活经验你能告诉大家昼夜更替一次的时间有多长?[来源:学§科§网Z§X§提问: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板书设计】4.2地球的自转一.地球的自转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1.绕

转中心:地轴2.姿式:斜着身子(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二、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的照射2.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地球的自转3.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教学反思我将会提出我们亲身能感受到的生活现象如:水槽放水时旋转的水流、博物馆中的傅科摆以及古时候,人们没有手表,那他们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该睡觉呢?激发学生求知的有欲望,这时候有学生会提到:太阳,顺着

学生的思路,提到谚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遵循的生活规律,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太阳每天都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呢?这样引起兴趣、激发讨论热情,待同学讨论一会儿过后给出明确结论:这就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地球的运动”密不可分。这样引入新课,唤起参与意识。本

节课内容较多,难度较大,知识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本节课设计思路主要是演示地球自转为主线,教学方法主要是演示法,通过演示地球自转,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后画出地球自转的侧视、俯视图,

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的直观认识和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本节课试图通过直观观察地球仪演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解决重难点。借助身边事例——奥运会的开幕式,引出时间差异的矛盾,引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呢?

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要关注身边生活的事例,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晨昏线的判读这一块,讲解的时候学生基本上都理解,但是在练习的时候因为自己筛选练习没有实现分层次,跳跃太大,学生

对该知识点没有能很好把握,今后在教学中,我将注意练习选择。本节课的练习稍微有点少,讲练结合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一方面的选择和安排。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9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