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4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12.445 KB
  • 2022-11-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x,共(4)页,12.44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2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等高线地形图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及估算方法;2、了解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及绘制过程,总结等高线的特征。3、学会在等高线示意图上识别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这几个地形部位。【重点】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

示意图上六种地形部位的判别。【难点】等高线图上地形的判别。【学法指导】作图法、教具演示法、读图分析法、故事分享法、探究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书24页及图1.34)1.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____的垂直距离。二、等高线(书24-25页及图1.35)1.把___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2.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有什么特点?_______。3.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有何特点?_______。4.等高线的

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____,表示坡度陡;等高线____,表示坡度____。三、等高线图地形的判读(书25页及图1.36)1.山峰、山顶等高线四周___,中间___。2.盆地、洼地等高线四周___,中间___。3.山谷等高线由___向___凸起。4.山峰等高线由_

__向___凸起。5.陡崖多条等高线在一处___6.鞍部两山顶之间相对较___,等高线不相连的地方。四.学以致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A.___B.___D

.___F.___3.如果要上山顶甲,是从E处攀登容易还是D处容易?为什么?4.此图中适合攀岩的地形部位是__,孕育河流的是___。《等高线地形图》课堂设计之思考一二一、此课是一节原汁原味,平实无奇的常规课。也可以说是还原课堂本

色的传统课。二、整节课不使用多媒体教学是考虑教材的需要。此节教材属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考点。它具有知识性强且抽象的特点。在教学中现场画图,用自制教具进行演示是为了让抽象的事物更直观、更具体一些。便于学生来想象、理解和识记。无论是课件展示还是实物演示

等都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个人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传授知识;将学生锁定在课堂全员参与互动;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具备学习知识的能力;为我设计每一节课的终极目标。现在,我还只能

说我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四、教学设计是对课堂的一个预设,还需要从课堂的生成中,从学生的反馈中不断反思和调整。也还需要同事、同仁们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6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