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1-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x,共(4)页,1000.32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1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课题海陆变迁课时1/2一、课标分析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活动建议是看展拼图游戏模拟演示等活动。例如,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自选实验材料或使用计算机模拟大陆漂移。二、教材分析本教材包括地表形
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四部分内容。地表形态变化:教材首先指出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而这种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的作用,然后分别介绍内力和外力的来源,表现形式,作用以及最终可能产生的后果。大陆漂移假说。教材
以文字和地理图像介绍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内容和代表人物魏格纳。三、学情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的原因探究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就初中生的心理而言,本节内容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本节重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树立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2、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3、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
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陆漂移学说1.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说出海陆变迁的原因。六、教学策略情境创设、实例分析、读图感悟、手脑并用七、教学
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探寻猛犸象出生地的秘密猛犸象和非洲象的对话:猛犸象的化石曾在我国渤海海底被打捞学生观看思考:为什么猛犸象生活陆地,人们却在海底发现了他的化石?设疑生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情景式对话问题引发
学生思考,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承转过渡答题闯关,介绍闯关规则,和闯关环节为猛犸象科普教师提问为什么猛犸象生活陆地,人们却在海底发现了他的化石?这体现了地球表面的变化?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可以说明海陆变迁,请同学们积极讨论,要求从海变陆和陆变海
两个方面,各举例说明地球表面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以前的陆地变成了今天的海洋。学生通过讨论,纷纷列举海陆变迁的实例。通过环节一活动,举例说明地球表面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为猛犸象解密列举实例,感受变迁引起它们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小组合作阅读材料,了解海陆变迁的实例,分析
海陆变迁的原因,并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标出该地区的大致位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现象。置。为猛犸象解密小组合作阅读材料,了解海陆变迁的实例,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并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标出该地区的大致位置。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并培养其运用已有地理信息进行归纳分析的能力。带猛犸象穿越利用Googleearth时间轴功能,展示澳门氹仔岛由2003年到2015年的变化,让学生思考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归纳小结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
有,,。学通过对比澳门氹仔岛东北部2003年到2015年影像资料,我们不难发现澳门海陆变迁的过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迁?学生通过强大的地理信息技术真实感受到海陆变迁,培养的观察能力,和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能
力,让地理贴近生活。为猛犸象寻亲猛犸象在海陆变迁中,和原本的陆地分离了,请你帮他想想如何找到丢失的陆地。演示大陆漂移课件,请学生小组讨论后根据演示内容说明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内容,并能用它来分析大西洋和太平洋的
过去和未来。讨论为大陆漂移学说寻找证据魏格纳在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中,发扬了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不畏牺牲的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带猛犸象带猛犸象航行到南极洲,科考人员告诉他们学生利用大陆漂移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
识分析解决地理航行以下信息,请你帮助他们解决。1、图1说明了南极洲什么资源丰富?2、由图2,就南极洲目前的自然环境,能否形成这种矿产资源?3、请分析南极洲在巨大的冰层下埋藏着这种矿产的原因?学说解释问题。问题。总结升华师生共同构建
本节课的思维导图。附学案•我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