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海陆分布》教学设计1-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4)页,4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1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积极探索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结合,放手让学生去演示,去发现,然后再悟出其道理来。运
用综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不断的引导他们去主动学习,学会用地理资料、地理信息去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并逐渐从“学会”到“会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种地图:全球海陆分布图,大陆、岛
屿、半岛及海峡素描图,大洲与大洋分布图,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何分布特征。培养四种能力:读图填图能力,绘图用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地图、多媒体资料等感兴认识,给学生
以想象的空间,从而获得理性认识。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相互讨论、交流达到理解和运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了解、关心、爱护地球并保护好它的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组织学生大讨论,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团结协
作精神,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三、重点和难点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2、七大洲、四大洋名称位置、分布及主要分界线。难点: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与关系。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世界地图、五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和学生识图操作教学设计:教学步骤师生互动理念及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全方位立体展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导入,让学生们理解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无法了解地球的全貌。引出第一
个进入太空的人和所看到的地球状态。进而导入地球是水球还是地球?通过观察诗句和对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探索欲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营造宽松学习氛围动手实践探究活动一:小组合作海陆分布的特点。活动的方式有两站种:一、学生们小组合
作、探究,挑选代表踊跃发言;二、小组分工,任务明确,每人分别承担搜集陆地、海洋面积的百分比、陆地、海洋在两个半球分布的情况,探究学习进而回报各自的成果。师:展示著名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地球所作的贡献;学生活动,教师适当点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在
使用身边新知用多媒体展示“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图:思考:陆地和海洋,谁被分割成大小若干快?谁彼此连成一片?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否均匀,从半球的角度说明。生:通过观察,合作讨论,同学们先后对问题答案予以总结发言:陆
地:29%,海洋71%。概括地说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大小不等的七快;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东半球,因此我们也叫陆半球,其他两半球叫水半球。讨论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
大于陆地面积的结果;人们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的“地球”了,没必要再改成“水球”。师:同学们细细在观察地图发现和寻找陆半球、水半球中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生:观察回答:(水半球中海洋分布集中,面积占98%,陆半球
中陆地分布最集中,占48%)师:这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均匀地分布于地球表面吗?显然不是。看手中地球仪,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不同?(展示南北半球图及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比例,帮助学生总结海陆分布特点。)学生
活动:观察地球仪说明,并总结出海陆分布的特点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观察地图,图中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识图、读图能力,大家在一起解决问题又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培养了他们分
析资料、提取信息、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合作探究共同提高师: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看,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广大的部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部分;面积
广大的海洋也被陆地分割成几大片。于是就有了大洋、大陆、半岛、岛屿、海、海湾、海峡等众多的称谓,让学生合作找出以上概念。师:组织学生交流探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点拨:观看多媒体“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回答:①世界上有哪几大洲和哪几大洋?②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几个大洲?③东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④西
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⑤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陆地?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⑦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⑧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⑨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⑩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小
组展示按面积大小大洲和大洋的排列顺序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程标准理念。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
全心关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能让学生有自信、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对追求新知的欲望。通过看图想象,培养了他们别是:南极洲、北冰洋
。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世界地图”,让学生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展示二“世界各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特点”了解各大洲的对称分布,并找出对称的大洲来。结合诗句“南北美洲手拉手,一起走进西半球。南极洲在南头,其他都在东半球。生:自己动手对照地图、课本。这样调动了每一位同学参与的热情,
给了他们交流、展示自我的空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活动二:合作找出世界主要大洲的分界线。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活动,讨论发言。亚洲和欧洲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以山脉、河流、湖泊为界,即: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
加索山脉、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非洲和亚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师生近距离的交流、互动,创建了一种民主、平等、互信、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共同完成好教育教学任务。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促进全面发展。充分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巩固提高拓展延伸师:巩固练习,学以致用学生欣赏七大洲、四大洋美丽风光,进一步加深对大洲、大洋轮廓、位置的认识。生:(齐读)亚欧非抱一团,美洲南北各一边,澳洲南极洋中站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师:读
、看图2.7亚、欧、非分界图和世界政区图,完成分界线生:(齐读)亚欧(略),亚非(l略),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洲、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通过欣赏、齐读、比赛,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增强荣誉感,培养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分工协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竞争意识激
发学习热情,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总结升华1课堂检测:2课堂小结:我的收获3课后作业培养归纳能力,通过作业训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三分陆地:(大陆、半岛、岛屿)——七大洲一、地球表面七分海洋:(洋、海、海峡)——四大洋
二、各大洲分界线(略)教学反思:本节课始终围绕“学生为本,教师点拨,全员参与、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信任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自主合作,主动思考,乐于探究的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采用多媒体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
知识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乐学性。课堂教学效果突出。不足之处是对小组的关注度不够,有个别小组没有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