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1-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7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7.090 KB
  • 2022-11-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1-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1-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1-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x,共(4)页,7.09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1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分析】新课程体系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倡导教材的多元化,使得教学内容极具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拘泥于教材的编写,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利用教材。①

充分利用图像。充分利用世界气温分布图、降水图,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②精心设计实验活动。以学生“发现”和“探究”为核心,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理念。③密切联系生活。把抽象的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唤

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情分析】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1、培养学生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使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学习,增强合作学习能力,运用分析、比较等科学的探究方法解决

地理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分析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人类活动等对气候的影响。2、了解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材的重点难点】学会分析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人类因素等对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教学方法】分组活动、导学案【课时

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说明创设情境不同地方气候不同的图片导入新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为何气候会有如此大的差别?通过直观的展示,提高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引进新课的学习。讲授新课分别讲解纬度、海陆、地形、人类

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分组活动:气温组和降水组。导学案活动一:纬度因素1、气温组根据课本P20图1-4-4《地球上的五带》,P22图1-4-6《太阳光的直射和斜射》,P66图4-2-5《世界年平均降水量》三幅图讨论纬度因素对于气温的影响。2、降水组

根据课本P72图4-3-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讨论纬度因素对于降水的影响。每组讨论结束后完成导学案上活动一的内容并派代表回答。•为什么海南和漠河两地温差如此之大?•哈尔滨和海南这两个地区的冬季气温差别很大,是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利用地图资源,创设探究情境,激发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活动二:海陆因素气温组和降水组分别根据两段视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和《海陆降水》完成导学案上的表格内容,并讨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海陆位置的不同是如何影响气候的形成的。各组讨论后各派代表总结。

得出结论:海洋和陆地性质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情况也不同。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则相反。学以致用:•同一时刻,为什么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为什么我国吐鲁番盆地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现象?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打

破常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在实验观察和亲身感受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分析总结能力。读图4-5-2,回答问题:1、两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是多少?2、哪个城市的年降水量更大,为什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活动三:地

形因素气温组和降水组分别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并讨论地形不同是如何影响气候的形成的。各组讨论后各派代表总结在对流层,地面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利用熟悉的视频导入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激发学习兴趣

模拟地形影响下的降水讨论山地迎风坡、背风坡的降水差异。形象直观的模拟展示学以致用思考: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的自然景观差异较大,西侧为茂密的森林,东侧为荒漠和草原。比较A、B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山脉两侧的气候差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讨论分析图来理解地形对气

候的影响。过渡自然中的某些性因素对气候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人类对气候的形成也产生影响.感悟教材合作探究自主阅读:阅读P8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归纳总结:•哪些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哪

些活动可以使当地的气候恶化?•举例说说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改变传统依赖教师的习惯课堂小结回到课本开头的图片,思考几处避暑胜地夏季凉爽的影响因素?学以致用课后实践查找资料分析臭氧层空洞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课外查阅资料的能力活动【课堂练习】【板书设计】纬度因素: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纬度因素是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海陆因素:1、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2、沿海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小;内陆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3、沿海

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大陆西岸除外)地形因素:1、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2、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课后反思】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