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4-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5)页,2.439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1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附表1:2018年观摩活动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课名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学科(版本)地理商务星球版章节第四章第五节学时1学时年级七年级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分析说明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能力目标: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培养观察能
力和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差异”及“世界的气候”等知识后,对本节内容已有所接触,由于形成气候的三大因素比较抽象,学生很难透彻理解,所以我采用
形象直观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和举实例等教学方式,层层设疑,深入浅出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1.教学重点: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解决措施:重点一:利用“希沃”软件里关于地球内容的立体动态的“世界年平均气温
分布图”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全方位、立体的、直观的观察出纬度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重点二:通过smart交互式白板的音频和视频等各种功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影响气候的地形因素;通过“隐藏”“浅入”功能点出“小泡芙”所在地,通过“神秘感”勾起学生探究的
好奇心;“拖出”视频材料结合图片信息,把抽象的地理问题形象化、直观化,引导学生总结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而突破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2.教学难点: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解决措施:通过smart交互式白板的人机互动,提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了学生的印象;我利于smar
t软件“插入”表格总结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利用“无线克隆”功能做出答案选项,“交互式”功能设置倒计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思考问题、动手操作,能更好地将知识系统化掌握;教师利用“荧光笔”功能进行批注,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板擦和书写”功能降低了污染,既保护了师生健康,又节能环保,是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真实体现。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起止时间(’”-’”)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作用及分析第一环节导入新课0’12”——2’15”创设情境引入本课内容通过播放《爸爸去哪儿》音频与图
片,设置情境:(11月份的一天)Jasper:“我想去海边游泳?”爸爸:“这么冷的天,去哪游泳呀”同学们思考:我们到底去哪儿?通过学生们的回答导入新课利用“拖拽”功能,直接播放视频,同时展示情景图片,链接情景对话,结合中国地图,让学生更为直观感受我们地大物博的祖国,气候的“复
杂多样”。第二环节讲授新课(一)2’16”——9’45”形成气候的因素:纬度因素展示青岛的三亚的风光图片:通过对比11月份两个不同地方的日平均气温,让同学们给予合理的建议。1.问:“为什么同一时间,不同的两个地方,气温差别如此之大呢?”2.展示动态利用“遮盖”功能,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出
青岛和三亚的具体位置,然后拉出两地的景观图,学生通过视觉对比,分析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纬度因素的“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利用“希沃”软件里关于地球内容的立体动态图,让学生全方位,更直观的观察出纬度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突破本节课学习的
重点。承转9’46”——11’25”引入形成气候的另一因素:海陆因素Jasper如愿以偿的来到三亚的海边,他发现水中和陆地上的气温有差异,为什么?观察图片,找到海陆气温差异的原因?通过“隐藏”功能,“浅入”海边情境,让
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快速的进入“角色”,切实体会海陆气温的差异。(二)海陆因素11’26”——25’47”形成气候的因素:海陆因素1.观看《地理小实验》完成合作探究(一)1.结合导学案填写“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表格内容。通过“拖拽”播放地理小实验,结合自身感受,让学生明白海陆热力性质存在差异。2.展示中国地图,找到沈阳、呼和浩特、乌鲁木齐三个地方。2.结合Jasper三个小伙伴拍摄的风景图,思考:为什么同纬度的三个地方,景观差别这么大呢?3.完成合作探究(二),比较西安和东京的气候差异。通过表
格归纳总结海陆的性质特征,利用“无线克隆”功能做出答案选项,“交互式”功能设置倒计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思考问题、动手操作能更好地将知识系统化掌握。通过“交互式和多媒体”功能设置“抽奖”模块,激发每位学生的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突破本课难点。(三)
地形因素25’48”——30’33”形成气候的因素:地形因素1.展示“小泡芙”所在的位置,播放她拍摄的小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问题:学生思考:1.为什么山上有积雪,山脚下却没有呢?2.大家发现了没有,有的坡上有积雪,而另一侧的山坡却没有,什么原因
?通过“隐藏”“浅入”功能点出“小泡芙”所在地,通过“神秘感”勾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拖出”视频材料结合图片信息,把抽象的地理问题形象化、直观化,引导学生总结出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过渡30’34”——31’02”从自然因素过渡到人为因素展示“城市热岛效应”图片想一想“为什么
城市的温度一般比郊区的温度高?”导出“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四)人类活动31’03”——36’52”形成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课件展示六张“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进行归类:(1
)人类活动对气侯的良性影响有哪些?(2)人类活动对气侯的恶性影响有哪些?1.学生归纳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带来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2.“献计献策”我们中学生能为改善全球气候做些什么?利用“隐藏”功能,让学生自己“浅入”图片说明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读图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关注大气状
况,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宣誓36’53”——37’351—2分钟保护气候人人有责为保护全球气候,大家共同“宣誓”吧!师生一起进行宣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六、教学流程图导入→讲授新课→合作探究→学以致用→宣誓(保护全
球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