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教案2-九年级下册科学华师大版

DOC
  • 阅读 6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143.500 KB
  • 2022-11-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生态平衡》教案2-九年级下册科学华师大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生态平衡》教案2-九年级下册科学华师大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生态平衡》教案2-九年级下册科学华师大版.doc,共(4)页,14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13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生态平衡教学目标:1、搞清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并能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区分。2、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会识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3、能根据图表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和食物网。4、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的能力和生态平衡的概念。5、知道影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主要因素。

6、认识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科学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学重点: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和生态系统的成分。2、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教学问题:你了解生态系统吗?完成相关练习。根据所做的练习说出种群、群落和生态

系统的概念。(一)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特点:一定空间;同种生物(一个物种);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二)群落: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总和。特点:一定区域(一条河、一个池塘、一片农田、一片草原、一片森林等);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和联

系:区别: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各种生物的总和。联系:群落由不同种群构成,是各种种群的集合体。(三)生态系统:在一定区域内生物群落和他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

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养分等环境因素。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具体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

统等。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四)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食物链的表达方式:用箭头表示捕食关系,被捕食者在前,捕食者在后。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食物链关系的本质是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关系

。食物网:多条食物链交错在一起构成。2(五)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思考:生物圈是一个怎么样的圈层?它的范围有多大?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阅读:书P49问题:生物圈形成的首要条件:地球上出现原始生命。最早出现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

物:蓝菌,使地球逐渐积累了氧气。真正的生物圈形成:4亿年前,高等植物在陆地上出现,也为陆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地球表面各主要部分被各种生物所覆盖。阅读:书P50人与生物圈计划(六)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问题:观察下图,指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该图中共有几条食物链?简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思考讨论:在这个草原上,若在外界干扰不大的情况下,在几十年中,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在某段时间蛇或猫头鹰突然大量减少

,那么在这个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保持重新稳定吗?“某种原因”可能有哪些?情景:1、某森林发生轻度火灾后,第二年植被马上又恢复了;2、人们在某森林进行一定限度内的捕捞、狩猎、伐木等活动,使生物

个体有所减少,但过段时间,生物数量又恢复了。形成共识:生态系统是时刻变化着的,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讨论:1、既然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长江以南地区的马尾松林为何容易发生松毛虫的爆发性危害?而在针叶和阔叶混交林中,这种单一性的虫害就不易

发生?2、森林生态系统和沙漠生态系统比较,哪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为什么?结论: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但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1、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然因素具体有哪些?2、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的特点。举例说明:洪水、沙尘暴、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水旱灾害;雷电、火灾;台风、滑坡、泥石流。时间短;发生频率不高;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

和特定性。思考:植树造林为什么能够有效地减少水旱灾害?(森林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作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人为因素对自然因素的强化展示(图):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水、大气和土壤污染、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动

植物枯竭、农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举例:如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2、人为因素对自然因素的弱化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可以打破原来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立更新、生产力更高、新的生态系统(1)防护林体系等林业生态系

统建设工程(2)自然保护区(3)相关法律的保护(4)科学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结论: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阅读:书P51马缨丹和鹦鹆P52麻雀的命运练习:1.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种类的组成、以及物质循环和都处于稳定状态。2.影响生态平衡

的因素有和。3.生态平衡是一种平衡。因此,平衡是的。4.我们为什么要保持生态平衡?作业:练习题。4反思:由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概念是在初一学的,所以本节课先进行复习,让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点,再引入生态平衡的概念。知识目标的重点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该知识也是中考的核心内容,学生的错误率也较高,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区别和加强训练。情感目标和价值观的培养重点在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强化生态平衡的意识,体会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关心社会

发展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并能进行有效的处理。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