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杠杆》(第1课时)教案-九年级上册科学华师大版.doc,共(9)页,60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12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杠杆(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题目杠杆(第1课时认识杠杆)所选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
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和什么是杠杆的支点、受到的动力和阻力,能从常见的工具中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2、初步理解力臂的概念,能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3、能确定并作出已给定杠杆的五要素。过程与方法: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
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学生形成的观察力、抽象概括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体验科学源自生活,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科学的学习兴趣;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
,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3、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的杠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和社会的紧密联系。2.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的教材内容,在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力的三要素、受力分析、力的示意图等知识点,为本章的
学习做了知识上的准备;学生对杠杆这种简单机械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特别是对使用杠杆能省力有比较的体验(但认识上有误区)。因此,将本节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来学习,从认识杠杆这一熟悉的简单机械着手,来改观学生的感性体验,到杠杆平衡条件的
探索学习,来深刻认识杠杆知识内涵,再到杠杆应用的理解,将知识内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熟悉到陌生的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原有的“力”等方面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和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动手和分析等能力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并能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之后杠杆平衡、杠杆类型和杠杆应用等打下基础,并为机械能甚至高中的力矩学习作好铺垫。项目内容应对措施教学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示
意图活动、练习教学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及其画法由生活经验跷跷板引入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源于生活经验,九年级学生对杠杆这种简单机械的感性认识较为丰富,特别是对使用杠杆能省力有比较深的体验,但学生知识体系
中还没有成形的杠杆的概念,也没有具体分析杠杆使用过程和杠杆五要素的经验。所以教学必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成杠杆的理论知识,并再将这一理论体系反过来应用到实际杠杆使用过程中。此外,九年级学生已学过力的三要素、受力分析和力的示意图等知
识点,为本课时的学习做了知识上的准备,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一基础。三、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描述整体教学环节规划,按顺序说明每一环节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等)教学环节知识点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如图片/视频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与效果一、引入活动:比一比谁的力气更大PPT和实物【提问】1、老师这里有一个罐头要打开,哪位同学愿意来帮老师把它打开?2、桌上有一支粉笔,试一试用力捏,能否捏碎?3、老师这里可以提供一些工具,再次尝试,说说你的感受。4、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讲述】想知道为什么,那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杠杆
【板书】杠杆【思考体验】学生思考教师提问,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其中的过程从活动引入,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二、新知识初步展开什么是杠杆呢?动画图片【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杠杆?【图片展示】【提问】1、撬棒、跷跷板和抽水机
摇柄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归纳】老师从学生讨论结果中归纳总结提出杠杆的定义【板书】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补充】强调定义中的关键字词,如硬、力、固定点、转动;【观察思考】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片,通过小组讨论,回答教师问题【小结】从教师的总结,结合
自己的思考讨论结果,学习杠杆的概念讨论,学生主动开动脑筋学习杠杆从共同点得出杠杆的定义,学生较容易接受新知识。对杠杆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了理性的认识生活中有哪些杠杆?图片集【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图片集展示】【回答】学生举例回答生活生产中的
各式杠杆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三、新知识深入展开杠杆五要素是什么?支点、动力和阻力PPT学案【提问】同学们说了很多生活中很多的杠杆,现在我们来看看撬石头这图片,找找为什么石头被撬起来了?【提示明确提问】我们已经
知道,撬棍作为一种杠杆能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其中提到了力和固定点,既然如此,我请同学找出撬棍受到了哪几个力?这几个力中又有哪些会影响撬棍转动这一运动状态?围绕的固定点又在哪里?【讲解】同学们全面地找出了撬棍受到的
三个力和围绕的固定点,而且准确的找到了其中影响撬棍转动的两个力。和撬棍一样,所有杠杆工作时都绕着固定点转动,我们将这一固定点称作“支点”,一般用字母O表示。像人手压力那样使杠杆向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转动的力叫做“动力”,一【讨论回答】指出撬棍受到自身重力、石块压力和人手的压力,并讨论得到
石块压力会阻碍撬棍转动,人手压力会促使撬棍转动。找到固定点。【听讲】通过讨论的方式去探索知识,先形成一个框架的概念结合教师的讲解,将知识系统化、明确化引出力臂般用F1表示;而像石块压力那样阻碍杠杆向着我们期望的方向转动的力叫做“阻力”,一般用F2表示。【板书】2、支点O
动力F1阻力F2【学生练习时巡视,纠正一些错误】【提问】同学们小的时候都玩过跷跷板吗?谁来告诉老师,小的时候你们是怎么跷起比你重的小朋友的?【引导】依据学生回答,引导其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受到力到支点的距离的影响。【练习一】找下列杠杆的
支点O,动力F1和阻力F2.【回答】联系亲身经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让体重的同伴往跷跷板内部移或者自己往外移”的解答。教师在巡视中能够纠正学生在作图时的不规范之处;学生通过练习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促进知识的理解、内化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的问题着手,易
于理解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五要素及应用画图【讲解】我们将这一距离称为“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一般用L1表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一般用L2表示。【强调】这一“距离”指的是支点到力作用线间的距离,而不是支
点到力作用点的长度。【板书】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让学生补画图】【总结】刚学习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加上之前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合称为杠杆的五要素,是每一个杠杆必须具备的。【板书】杠
杆五要素【示范画图】【练习二】补充力臂【练习三】对知识进行应用练习,促进知识的理解、内化四、知识扩展人体杠杆PPT、视频、讲授【讲述】我们生活生产中杠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那我们生物体内会有杠杆吗?【视频+图片展示】介绍几种人体
中的杠杆,简单介绍它们的杠杆示意图【听讲】开阔学生的视野,对自己更叫了解,也觉得有趣五、课堂小结【提问】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2、本节课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3、你会做杠杆五要素吗?【作业布置】【
归纳练习】个别学生起来回答自己所学和体验学生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即使巩固,纠正,发散思维四、评价方案设计1.评价形式与工具(A、B)可多选A.课堂提问B.书面练习C.制作作品D.测验E.其他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等)【练习一】找下列杠杆
的支点O,动力F1和阻力F2.【练习二】1、对上面练习中补充画上力臂2、在下图的几个杠杆中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练习三】杠杆五要素练习六、备注(板书)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2、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
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杠杆五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