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3-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x,共(4)页,2.261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1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案: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改编版<大王叫我来巡山>•大王叫我来巡山,我到此山转一转,哪里是山谷,哪里是陡崖,我还真的找不到;大王叫我来巡山,找个山顶看日出,这山间的山无比的难,我还真的不知道!提问:同学们的认识图片上的这些线吗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等高线••(学生活动)说出等高线的含义•〈板书设计〉一、等高线:在地图上,将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计算机演示)动画:等高线变形计•(承转)同学们看了等高线是怎么
从实体山变成纸上的等高线,下面请前后4人一组画山(学生活动)画山•1、竹签垂直于纸往下打孔;•2用曲线连点;3从上一条高线上的孔垂直于纸往下打孔,用曲线连点(学生活动)学生派代表展示所画图、介绍,教师点评。评出画的最好的。(承转)哪个组能派
代表用模型介绍山地部位名称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总结板书)二、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1、山顶、鞍部•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海拔高还是低;•鞍部是两个山顶之间的过渡部分••(承转)请两个同学能沿着不同路线爬到山顶,下面哪位同学能说出他们是从什
么坡爬到山顶的•(学生活动)学生派2个代表沿着不同路线爬到山顶,说出他们是从什么坡爬到山顶的•(承转)哪个坡难爬,为什么?坡的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回答: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总结板书)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承转)•谁能指出这个图上什么地方等高线最密集?是什么部位?•(学生活等高线在陡崖处动)学生代表指出这个图上什么地方等高线最密集,其他同学在书本上指•(总结板书)等高线在陡崖处重合•(
承转)这图上哪里是山脊,哪里是山谷?(学生活动)请5个身高相同的学生站一排,如图1;然后一个站在高凳子,一个站在矮凳子,一个站在地上,他们三人站在山脊上,其他2个站在也地上,但是一定要并排站在最高的同学两侧,这两个人手里拿根绳子,如图2;请学生说出并排站在最高的同学两侧的2个人
和谁一样高?请一样高的同学拉绳子,绳子凸起的方向就是等高线弯曲的方向。••(总结板书)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承转)大王叫我来测山,谁能测量出••(学生活动)4人一组测山•(总结板书)海拔,相对高度•(承转)画山、论山、测山,现
在唱山•(计算机演示)动画歌曲:地形图分多类《等高线全具备》_高清.kux•(承转)其他地形的等高线用同样方法学习,纸上颜色太单一,我们涂山,请对照书本分层设色地形图涂山,能—目了然地看出山的高低起伏•(总结板书)分层设色地
形图•(学生活动)4人一组在画的等高线图上分层设色,教师展示最佳作品•(总结)通过画山、论山、测山,唱山、涂山,我们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巡山任务顺利完成•板书设计一、等高线:在地图上,将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二、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1、山
顶、鞍部•A.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海拔高•.B鞍部是两个山顶之间的过渡部分•2、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3、等高线在陡崖处重合•4、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海拔,相对高度四、分层设色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