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自然界的电现象》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科学华师大版.doc,共(7)页,1.181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12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第一节自然界的电现象宁波市江北新城外国语学校王美蓉一、教学思路1.教材分析:《自然界的电现象》是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初中物理学的重点知识之一,是学习静电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作为电学知识的入门篇,它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抽象、深奥,但是它在生产生活中的涉及面广,颇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课程标准上要求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让学生理解摩擦起电时,导体上电荷的分布情况;知道会解释尖端放电及
静电现象其它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电学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能为之后深入学习电学做好充分准备。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希望亲自尝试,但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设计多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让学生体验着更多的学习乐趣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3.教学流程:演示“小猪快跑”的静电实验,让学生体验静电,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科学。通过学生设计多个静电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多媒
体播放:接触起电,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电学的探索欲望。展示韦氏起电机来模拟闪电,顺理成章的引出生活中的放电现象,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结合本节课内容解释油罐车后面的铁链子,活跃学生的思维,
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是常见的静电现象;22.知道在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过程中,电荷只是在物体间发生转移,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3.知道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是发
生在大气中的电中和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接触起电、火花放电现象;2.培养学生设计,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能关注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接触起电等),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实验探究和原因分析,用电荷作用规律、电中和等观点解释一些静电、放电现象。【教学难点】用微观(电荷、电荷间作用规律)分析宏观的自然界的电现象。四、教学策略(一)教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静电实验、视频观看接触起电等直观教
学,促进学生乐于探索、善于观察,指导全体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2.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电现象中看问题,启发学生带着问题不断分析、思考、讨论。)3.合作研讨法(开展小组实验设计活动,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探究新知,进而攻克本节课的重难点。)3(二)学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五、教学准备梳子、碎纸屑、塑料细丝、锯条、泡沫、2根吸管、保鲜袋、韦氏起电机、带尖端导体、蜡烛、火柴、多媒体课件、学案六、教学过程教学任务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意图及点评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小实验】“小猪快跑”请学生设计不碰到小猪,使之快跑自告奋勇地举手上台展示。以便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认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静电现象【活动一】1、用塑料梳子靠近
碎纸屑,有什么现象发生?2、用塑料梳子摩擦头发后靠近碎纸屑,有什么现象发生?引出静电现象【活动二】利用实验盒中塑料细丝、保鲜袋、泡沫、锯条、2根吸管来设计有关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观察【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观察激活原有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探
究新知4为什么两种不同的物体摩擦会使物体带电?束缚能力弱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束缚能力强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总结实验结论:1、带电体之间有相互作用,但可能吸引的,也可能排斥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不同【视频播放】接触起电:我们已经知道:摩擦和接触两种方法都能使物体带上电荷。当两种不同的电荷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发生电中和现象。【实验演示】火花放电——韦氏起电机归纳总结这些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设疑原因:不同原子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学生回答观看影片
学生观察:连续摇动韦氏起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动口表达敞开思维,勇于表达。锻炼了学生的知识点归纳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电学的探索欲望5【实验演示】尖端放电:把韦氏起电机的一个带电球与一侧有尖端的导体相连接,靠近尖端放
一点燃的蜡烛,观察烛焰呈什么形状?通过阅读课本59页第三自然段,用自己语言概括“闪电”形成的原因。为了避免闪电对房舍的破坏,人们常用利用什么装置?古建筑上的避雷结构利用了什么放电现象?【思考】你在加油站看到
过运输汽油的槽罐车吗?留意观察当它输油时,它的车架底部有一条铁质链子与地面相接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电机的手柄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学生观察烛焰呈什么形状?【归纳总结】学生回答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语言组织进行汇报。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语言组织进行汇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6挥自己的作用;对知识点进行变式联系,使学生能灵活的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归纳总结下面的
小球带电情况有些可能?结合板书,由学生总结自然界的电现象,教师补充并纠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知识能得到内化。课后作业1、课时作业本P512、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3、小组合作预习第二节电路锻炼学
生上网查阅相关知识的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七、板书设计第一节自然界的电现象一、静电现象1、摩擦起电2、两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正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负电荷3、接触起电二、放电现象7附录:第四章第一节自然界的电现象
学案一、静电知识活动一:1、用塑料梳子靠近碎纸屑,有什么现象发生?2、用塑料梳子摩擦头发后靠近碎纸屑,有什么现象发生?活动二:利用实验盒中塑料细丝、保鲜袋、泡沫、锯条、2根吸管来设计有关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记录几种情
况下来二、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你在加油站看到过运输汽油的槽罐车吗?留意观察当它输油时,它的车架底部有一条铁质导杆与地面相接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三、巩固练习1.分别将毛皮和琥珀摩擦、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发现,毛皮吸引丝绸,琥
珀吸引通草球,玻璃棒也吸引通草球,则()A.毛皮带正电,通草球带负电B.毛皮带负电,琥珀带正电C.毛皮带正电,通草球不带电D.毛皮不带电,玻璃棒不带电2.带电的物体具有下列能力,其中有一句话说错了的是()A.能够吸引轻小物体B.能够吸引小磁针,具有磁性C.能够使验电器的箔
片张开D.能够在物体的尖端产生放电现象3.下列各种现象中跟摩擦起电现象无关的是()A.穿着化纤服装容易蒙上一层灰尘B.太阳能计算器在光线照射下能够工作C.运油料的油罐车后有一条拖地的铁链D.冬天,脱内衣时常可以看到电火花4.有A
、B、C、D四个绝缘带电小球,如果A与B相排斥,C和D相吸引,A与D相吸引。问B与C将发生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