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电路》教案 (2)-八年级下册科学华师大版.doc,共(3)页,10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11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3.2《电路》教学设计课题电路课型活动探究课执教者日期2010-09-2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和作用;通过活动初步了解电路的连接方法。2、知道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3、用测通器初步学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过程与方法:1、构建自主探究型课堂,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发现知识、掌握知识。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乐观的动手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情感,学会用科学
的知识来理解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路的组成和作用;电路的三种状态难点:短路的理解教具准备电路演示板,每桌放干电池1节,导线4根,开关一个,小灯泡及灯座1个,若干物质材料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部分:1、指明今
天研究的问题与电有关,先让学生用电源、用电器(小灯泡)、开关、导线自由连接电路,要求效果:灯亮,且亮、暗可控。提示操作注意点。巡视指导。【活动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轻松的没有束缚的活动一能在这大型活动中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活跃气氛,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来此活动成功率较高,现象明显,增强学生的信心;三来此活动可为学生形成电路的概念做准备。22、指出学生连接的能使灯亮的线路就是今天的学习内容——电路。启发学生思考,完整的电路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名称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归纳电路各组成部分在科学上的名称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开关、用电器及电源
,引导学生一起研究开关动作在生活中用语与科学中用语表述的区别。4、指导学生观察手电筒的内部结构,强调完整的电路是由用电器、开关、电源、导线四部分组成,缺一不可。【想一想】思考并推测电路的各组成部分及作用。动手断开或闭合开关,感受灯不同工作状态时开关所
处的状态。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开关、用电器及电源。【活动二】:拆开手电筒,观察内部结构。这个环节除了让学生了解电路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也让学生了解生活用语与科学用语表述上的差别。从“动一动”到“想一想”,引导学生养成面对问题由现象去看本质的习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电路的四个组成部分的了解与
掌握。第二部分:1、指出刚才完整的由四部分组成的能使用电器工作的电路所处的状态叫通路,把学习引导到电路状态的学习。2、抛出问题:怎样让灯不亮?让学生去思考有哪办法些可使小灯泡不亮,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使灯不亮的方法的共同点是此时电路是断开的,所以把这时的电路所
处的状态叫断路。联系生活,让学生谈生活中发现用电器不工作该怎么检查。3、若在通路中把一根导线连在电源两端,会怎么样?思考通路的特点。【活动三】动手探究,小组汇报。感受科学来源与生活,科学为生活而服务。【活动四】将导线连在电源两端,眼以“让灯不亮”启发学生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问题起点低,解
决易,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活动来探究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掌握断路、短路的知识。3与学生一起分析此时电路中有电流过但没有经过用电器,此状态把它叫短路,有一定的危险性,谨防短路。看、手摸,感受短路引起的后果。第三部分:1、若通路中去掉开关,小灯
泡不会亮。要求学生在桌上寻找哪些材料能代替闭合开关的作用,哪些不能,告诉他们能代替的即容易导电的叫导体,不能代替的即不易导电的叫绝缘体,并让学生例举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然后补充归纳。2、课后延伸:导体永远是导体,绝缘体
永远是绝缘体吗?以常温时玻璃不导电而红热状态下的玻璃能导电提示学生正确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对性:有些绝缘体在条件变化后会变成导体,让学生去查阅资料看这样的材料还有哪些。【活动五】用各种感兴趣的材料代替闭合开关,例举已经知道的导体和绝缘体聆听任务:结合生
活例子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验,一来体验生活中常见的导体、绝缘体材料,二是学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第四部分:知识点总结及检验总结知识点,检测学习效果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点。板书设计一、组成及作用: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电路通路二、状态断路(开路)短路三、物质材料
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作业设计课外延伸: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对性资料收集和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