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3)页,2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1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某地的海拔,算出某两点的相对高度。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陆地地形。(难点)3、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认识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及特征,能利用地形
图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重点、难点)二、教学过程自主学习(自主完成导学案)(一)、导入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
学习《地图》的第二部分《地形图的判读》。(二)、授新1、师:投影(图2-2-1)并提出问题。(见课件或内容如下)(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生:回答(略)。2、师:接下
来让我们做一个练习题吧!(见课件或内容如下)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约为8844米,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死海海拔约为-415米,它们的相对高度大约是多少?(学生回答)3、常见的陆地地形(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分别投影常见的五种地形图片,提
问:谁能说出五种地形的特点?生:讨论回答(略)。师:小结(见课件或内容如下)。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条带状分布的地形区。高原:较大范围的、较平坦的、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地形区。丘陵: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崎岖不
平的地形区。盆地:中间低、但较平坦,四周较高、但相对崎岖的地形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较平坦的地形。4、师:投影山体图片提问:谁能说出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特点?生:讨论回答(略)。师:小结(见课件或内容如下)。(1)闭合的曲线(2)同一条等高线上
的海拔都相等。(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5、师:我们再做一个练习题!(见课件或内容如下)仔细读图判断:甲乙两条登山路线,哪条路线比较省力?为什么?6、师:投影(图2-2-4)提问:谁能说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生:讨论回答(略)。7、师:小结(内容如下)。山顶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高谷低脊”)鞍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缓坡:等高线稀疏陡坡:等高线密集8、师:再看另外一个练习题!(见投影)生:讨论回答(略)。师:讲解(略)。9、当堂检测(三)课内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个基本概念,
分别是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并理解了等高线的特点,这样就能很好的判读地形图了。(四)板书设计地形图的判读一、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的定义:(绝对高度)2、相对高度的定义:3、见的陆地地形: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
原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的定义:2、等深线的定义:3、等高线特点:(1)闭合的曲线(2)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都相同。(3)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4、等高线表示的山体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