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水的浮力》PPT课件-八年级上册科学华师大版.ppt,共(18)页,66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110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二、选择题:1、一实心铁球分别放入水、酒精、水银中,受到浮力最大的是()A水B、酒精C、水银D无法确定C假如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某船来说,它所受的重力和吃水深度与原来相比()A.重力不变,吃水深度也不变B
.重力和吃水深度都减小C.重力减小,吃水深度不变D.重力不变,吃水深度减小C船放漂浮在水中,所排出水的重量等于他的浮力,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船的重量就减小了一半,但排出的水的重量也减小了一半(这是重点)也就是说重力浮力都变为原来的一半,但还是相等的
,所以V排液不变,吃水深度自然不变。某物体的质量为100克,当把它放进盛满水的容器中时,溢出50毫升的水,则此物体A浮在水面上B沉到容器底部C悬浮在水中D无法判断B1、将两个金属块分别挂在两个弹簧秤下,都将金属块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发现弹簧秤减小的示数相同,说明()A.排开液体的重
力相同B.两金属块物重相同C.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A变式1:两块实心的铜块和铝块分别挂在两个弹簧秤钩上,在空气中称时它们的重力相等,现将它们全部浸没并悬挂于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挂铜块的弹簧秤示数大B.一样大C.挂铝块的弹簧秤的示数大D.无法
判断A变式2:形状不同的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所受到浮力相等,则它们()A.密度一定相同B.质量一定相等C.体积一定相等D.一定都是实心物体C4.体积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ρ铜>ρ铁>ρ铝)分别浸没在水中,三只球受到的浮力A.铝球所受的浮力最大B.铁球所受的浮力最大C.铜球
所受的浮力最大D.三个球所受浮力一样大变式:将上题中的“体积相同”改为“质量相同”呢?DA•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右图的图线。根据这个图线,说明水的温度从80C降低至20C的过程中[]•A、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B、水的密度保持
不变•C、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D、水的密度一直变大C将一块铜块挂在弹簧秤上,当铜块在空气中时,弹簧秤的读数是58.8N,则铜块的质量是_________;如果将铜块慢慢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将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铜块全部浸入水后继续浸
入使深度逐渐增大则:弹簧秤的读数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6千克变小铜块受到向上浮力浮力逐渐增大不变h(cm)F(N)h(cm)F(N)h(cm)F(N)h(cm)F(N)ABCD若以铜块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横坐标,弹簧秤的读数为纵坐标,下列各图正确的是()Ch(cm)F(N)h(cm
)F(N)h(cm)F(N)h(cm)F(N)ABCD若以铜块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横坐标,铜块受到的浮力为纵坐标,下列各图正确的是()A小华用图11所示的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进行甲、乙两步实验,小华的目的是;(2)进行乙、丙两步实验,小华想验证的猜想是;测量物体浸
没水中受到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3)小华研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的关系的图象,如图12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出,此实验
过程中浮力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2、有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得重3.8牛顿,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有50毫升的水从溢水杯中流入量筒。求:(1)金属块的体积(2)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4)金属块的密度是多千克/米3?它可能是什么金属?1、边长1
0cm的实心正方体木块,密度为0.6g/cm3(g取10N/kg)求:(1)把它放在1m2的水平桌面中央时,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2)把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3)松手后待物体稳定时,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4)当把它浸没在某种
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是8牛,此液体的密度。某同学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制作了一台浮力秤,可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如图甲所示。已知小筒底面积为0.001米2,小筒和秤盘总重为0.6牛。(1)如图甲,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小筒受到的浮力是牛;0.6其构造如图甲所示。已知小筒底面
积为0.001米2,小筒和秤盘总重为0.6牛。(2)如图甲,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应在小筒A处标出该浮力秤的刻度;如图乙,在秤盘上放一物体后,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h为0.1米,则该物体的质量为多少?(g=10牛/千克)零(3)F浮=ρ液gV排=1.
0×103kg/m3×10N/kg×0.001m2×0.1m=1NG=1N-0.6N=0.4Nm=G/g=0.4N/10N/kg=0.04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