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机械运动》教案 (4)-八年级上册科学华师大版.docx,共(6)页,3.227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106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6第1节机械运动(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探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它包括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平均速度等基本概念和知识,以及长度,时间和速度的测量等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章基础知识掌握良好,主要欠缺对于知识点的应用,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类题型的拓展,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
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难点】《运动的描述》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
学的基础知识。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例,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重点: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难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63
/64/6第1节机械运动(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
法。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
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由“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定义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速度单位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要注意领会
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解题,应注意规范化的解题习惯。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
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
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的有关计算。【教学过程】引入:对比展示一组运动快慢的图片或视频:飞奔的猎豹与缓慢爬行的乌龟、人徒步行走与人骑自行车前进、
百米赛跑画面、奔驰的汽车、火车与飞机。思考:物体的运动快慢一样吗?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5/66/6【教学反思】物理倡导从生活中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生活正是物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本节课创设的情景基本上是
以生活实例为原型,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学以致用,使物理生活化。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