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科学华师大版

DOC
  • 阅读 3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48.500 KB
  • 2022-11-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科学华师大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科学华师大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科学华师大版.doc,共(4)页,4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10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教学题目构成物质的微粒所选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科学上册第六章第一节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2、能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2、学会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

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3、建立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2.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是选自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是继七年级下册学习空气(氧气)和水之后的内容,可以为后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

念、物质组成的表示方式和化学式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初次了解,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物质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端。本课题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

是继续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实质等内容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课题内容不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本课题带领学生进入微观世界。首先认识分子、原子的客观存在;然后建立微

观粒子模型,体会它与宏观物质的不同,掌握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变化;最后进一步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身边实例引导学生寻求科学答案,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从宏观现象透

析出微观变化,从现象到本质,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变化的微观实质,让学生尝试用分子和原子的理论解释化学反应,利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变化,进一步深入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巧妙地将理

论与实际、科学与生活结合起来。项目内容应对措施教学重点1、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2、分子、原子微观想象的形成实验探究与多媒体辅助相接合教学难点1、从微观角度认识分子、原子;2、初步体会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实验探究与多媒体辅助

相接合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性格,自己的知识思想基础,尤其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教师要考虑周全,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分析、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事物,明白事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

学生探究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教师要耐心的引导学生获取有用信息和整理加工信息,同时教师要避免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以及在网络资源面前不知所措的现象。分子、原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由于分子、原子看不见也摸

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情境激学,联想推理,实验探究与多媒体辅助相接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微观世界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学生形成不了表象认识,抽象的化学概念学生不

容易理解和掌握,只有通过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解释学生已有的现象,把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完成学生微观理论的形成。三、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教学环节知识点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如图片/视频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与效果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分子、原子的引入图片,ppt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为什么会逐渐减少?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湿衣服为什么会变干?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闭保存?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产生探究欲望。从与教学内容有内

在关系的素材中,抽取有启发性的情节,提取富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分子、原子的引出做铺垫。师生合作,获取新知物质的微粒性及微粒的基本性质演示实验ppt演示实验播放动画展示扫描隧道显微镜下苯分子图像和移走硅原子

构成的文字图片观察现象,猜想原因自主思考,猜想结论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讨论、合作交流,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积极探究,升华新知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网络动画用

图表述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巩固、深化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下可以得到水,其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粒子变化情况。反复利用几种物质——氢气,氧气、水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各种变化,刺激学生思维额,使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认识得

到深化和升华。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联系新旧知识,提出问题,并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知识应用,巩固新知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PPt讲解操练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

进行巩固与提高。【课堂练习】1、打开香水瓶盖,可立即闻到一股香味。这说明了()A、分子可再分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很小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

动,而原子是静止的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3、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

形状发生变化4、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为什么人们常把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但不能保存在敞口容器中。【课后作业】作业本、全程助学【网上交流】同学们下课后可以自己通过网络资源来查询,得出更多与分子和原子

有关系的知识,然后大家可以一起在网上,通过QQ群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心得体会,从而更好的掌握分子和原子这一重要的化学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四、备注板书第1节分子和原子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二、分子和原子是存在真实的。三、分子的性质⑴分子的质量

和体积都很小⑵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温度升高,运动加快)⑶分子间有间隔⑷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四、分子是构成物质并维持化学性质的微粒。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9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