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的组成》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科学华师大版

DOC
  • 阅读 5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15.056 KB
  • 2022-11-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阳光的组成》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科学华师大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阳光的组成》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科学华师大版.docx,共(2)页,15.05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09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阳光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阳光的组成》是华师大七年级下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学习了太阳辐射能和阳光的传播后,进一步对阳光的组成成分进行学习,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延伸,同时又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贴近学生生活。本节课分为

两课时,我所讲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单色光和复色光,不同色光偏折程度大小,并能解释生活中的色散现象,知道阳光的组成成分。(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光的色散想象,并记住色散后光的排列顺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科学探究精神

,乐于探究身边的事物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及色散后各色光的排列顺序。(2)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现象,各色光的偏折程度。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典型的色散现象:如彩虹,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但这些自然现象背后所

隐含的光学知识学生却不太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知素材,逐层深入,逐步建立概念。三、教法分析本节课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彩虹”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并且美丽的七色光组合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教学,学生动手实验合作探究,教师演示实验展示,师生问答质疑,一步步展开教学,逐层深入,让学生对色散现象有深刻的认识。尤其,本节课的色散实验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四、学法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科学热情高,求知欲强,感性认识较为丰

富。但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尚显不足。针对以上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两个方面的学法指导:(1)培养学生动手实验以及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2)培养学生阅读、思考,以及分析比较现象得出

结论的能力。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把彩色圆盘贴在小的USB电风扇上,让学生观察圆盘旋转后的颜色。学生会回答白色。我再让圆盘停止转动,再请同学观察颜色,结果学生会发现是七色。由此引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2)新课教学1.探究光的色散现象由于天

气和场地条件的限制,课堂上常常无法观察阳光的色散。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我用LED手电筒代替阳光进行色散现象。每个四人小组利用LED小手电筒,三棱镜,白纸,观察光的色散,请同学及时记录所看到的实验现象。然后让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很多同学都会讲到看到了好几种颜色,或者说看到了彩虹。为了放大实验现象

,也增强同学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自制的实验教具演示光的色散现象:采用功率更大的LED手电筒,更大的三棱镜,并且用纸板设计好手电筒和三棱镜的摆放位置。这样,实验时只需把手电筒和三棱镜摆放到相应位置,即可呈现实验想象,大大缩短了

时间。当教室墙壁上呈现出大的、清晰的漂亮的彩虹时,立即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看到了哪几种颜色?学生自然会说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红橙黄绿蓝靛紫),即彩虹的颜色。由此,即可引出色散的概念: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带的现象,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接着,再请同学

观察彩色条带的排列顺序,回答:最外侧的是什么色光?最里侧的是什么色光?学生会回答:最外侧是红光,里侧是紫光。再结合图,告诉同学,各色光通过经过棱镜后,偏折程度不同,都向棱镜底面偏折,偏折程度最大的是紫光,最

小的是红光。2.色散现象的研究再次演示实验:在LED手电筒前放置绿色滤光片,让学生观察色光的颜色,再让绿光通过三棱镜,请学生观察光屏上的现象,同时与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的现象进行对比,请学生回答,能得到什么结论?经过启发,

学生会说,白光能发生色散现象,而绿光不能发生色散现象。由此,引出单色光和复色光的概念。然后让学生举单色光和复色光的例子。接着,介绍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历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以及科学探究的不易。结合书本内容,让学生阅读彩色电视机的原理,加

深对单复色光的概念的理解。3.解释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再提问同学生活中还有哪些色散想象,同学会说出光盘,泡泡,彩虹等等。在讲到彩虹时,进一步提问:什么时候能看到彩虹?当学生回答雨过天晴之后,再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下过雨才能看到彩虹呢

?由此,加深学生对于雨滴充当三棱镜的理解,同时也强化色散概念的理解。4.阳光的组成介绍可见光谱的概念: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形成的光谱叫做可见光谱。同时,在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射线叫做红外线,紫光右侧的不可见射线叫做紫外线。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组成

。(3)总结全课,课堂反馈1.请学生讲讲学到了什么?2.课堂练习、提问(4)课后活动请同学根据所学,回家自己制作色陀螺,学以致用,延续他们学习的热情。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