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空气的存在》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科学华师大版.doc,共(4)页,3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08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华师大版科学七下第二章第1节空气的存在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设计思想】空气是我们身边最普遍存在的物质之一,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又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让学生对熟悉的空气感兴趣,如何从科学的角度设计实验研究空气的质量,如何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需要教师认
真把握。笔者从学生体验活动憋气出发,吸引学生对空气的兴趣,直接感受到空气的存在,从引人入胜的“魔术”渗透大气压概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科学推理的兴趣,从而达到让学生对空气的认知水平上升至“合理解释,科学验证”的目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空
气有质量,并能说出空气有质量的实验证据;了解地球表面大气压的存在,并能用简单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21cnjy.com(2)运用大气压的原理对生活中的相关自然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3)分析生活及实验中的相关现象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加强综
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操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合作实验,让掌握检验空气存在的依据和方法;通过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经历科学家的探究历程。www-2-1-cnjy-co
m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充气实验,了解物质的意义,认识到空气也是一种物质;(2)在师生的对话讨论中感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3)通过趣味的“覆杯”等一系列实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4)通过体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
的意识和能力。3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化活动教学模式与基于问题的探究学习模式相结合4教学手段多媒体信息、课堂实验5多媒体信息、课堂实验实验器材——每四个学生一组,每组配备一个装水的水槽、一张硬纸片、一个塑料吸盘
挂钩、一根滴管6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空气有质量以及大气压的存在。难点:在于由空气的基本特性推论并证实大气压的存在。7课前准备实验器材——每四个学生一组,每组配备一个装水的水槽、一张硬纸片、一个塑料吸盘挂钩、一根吸管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体验活动——看谁憋气的时间长?学生谈感受。空气看不见摸不
着,但它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我们一刻也离不开它。科学家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不吃东西可以活一个多月,不喝水也可以活好几天,但是不呼吸的话,只能活几分钟。空气对我们如此重要,除了能对我们供给呼吸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呢?活动2【活动】讨论生活中空气的用途指导分析理解P43图2.1.1空气的用途归纳:飞机、
鸟类等是人们利用空气能提供动力;气球、橡皮艇等是利用空气占据了一定的体积。过渡:刚才分析和讨论空气的用途也间接地证明了空气的存在,那么空气作为一种物质,是否具有和常见物质一样的特点:有质量。21·cn·jy·com活动3【活动】探究问题:如何
证明空气有质量预设学生活动:学生可能提出拿一个篮球(气球),先称量出未打气时的质量,充气后再称量。提供器材,用塑料袋代替篮球,指导学生称量,会发现由于充气前后体积改变,由于浮力的影响,无法测出。提示:可用一个能充入气体,而且充气前后体积变化不大的容器来进行测量。提
供器材:托盘天平一架,带有气门心的大可乐瓶两只,打气筒一只。学生设计方案:充气前将两个大可乐瓶放在天平两端,调节天平平衡;取下一只打入空气后,再放在天平上,发现天平向。充气的可乐瓶一端倾斜结论:空气有质量据计算,一间教室的空气的质量约为400千克,地球上所有的空气的质量约为5×1021千克。过渡:
既然空气有这么大的质量,我们生活在大气的最底层,为什么我们却感觉不到它压在我们身上?因为我们人体内部也有同样大的压力在支撑,所有我们感觉不到,但是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现大气压是存在的。21教育网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预设学生回答:吸管吸饮
料,吸尘器吸灰,吸盘粘钩可以挂衣服……过渡: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活动4【活动】.探究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请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设计方案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一个装水的水槽、一张硬纸片、一个塑料吸盘挂钩、一根滴管2·1·c·n·j·y预设实验:1、覆杯
实验2、吸盘吸在桌面上的实验3、滴管吸水的实验分析:1、纸片与杯子接触上方的上方几乎没有空气,不受大气压作用,下方受到大气压向上的作用,所以不会掉下来。21·世纪*教育网2、吸盘中的气体被挤压掉一部分后里面的气压减小,外面大气压比较大,把吸盘压住。3、吸管挤出里面的一部分空气后,里面的压强减小,
外面的大气压把水压入吸管。总结:地球被大气层包围着——它对地球所有物体都产生压力,叫大气压。过渡:我们通过这些简单的小实验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你们知道当初科学家是如何做的吗?先阅读教材,后组织学生体验马德堡半球实验.(粘钩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讨论分析马德
堡半球实验原因:抽出金属半球内空气,两个金属半球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紧紧地压在一起,因而很难把它们拉开。www.21-cn-jy.com过渡:刚才都是同学们在设计实验,老师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说明大气压是存在的。活动5【活动】演示实验:可乐瓶的遭遇指导学生分析:可乐瓶为什么被压瘪了
?可乐瓶中的水沸腾形成的水蒸气将空气排出瓶外,当可乐瓶倒扣在水槽中时,水蒸气遇冷液化,瓶中气压大大减小,外面的大气压把可乐瓶压瘪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过渡:前面我们的活动中,看也看过了,做也做过了,现在我们进行一个活动活跃一下气
氛。活动6【活动】比一比:谁喝得快!请输的同学谈体会。引导学生解释为什么带有瓶塞的瓶中饮料吸不上来。开口的瓶中空气与大气相通,当吸管中空气被吸走时,管内气压减小,大气压把饮料压入吸管。被塞住的瓶中大气压无法通过瓶塞对里面的饮料产生作用,当
吸管中的空气被吸走时,虽然气压减小,但瓶中的气压也较小,无法将饮料压入吸管,所以喝不到。活动7【活动】表演小魔术:瓶吞鸡蛋学生观察活动后应用大气压进行解释活动8【讲授】总结与巩固通过今天的学习,关于空气,你有哪些收获?(科学课代表
总结)活动9【练习】智力闯关1.小明拿一个小瓶,用嘴从瓶内吸出一部分空气后,小瓶便会挂在嘴唇上,这是因为()A、嘴把瓶子吸住了B、瓶内气压的作用C、瓶内气体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D、以上说法都不对。2.在冬天,载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
塞不易拨出,这主要是由于()A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B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C瓶塞遇冷收缩D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堵上茶壶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不容易被倒出来(B)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C)用抽
气机抽出灯泡中的空气(D)医生提起针管里的活塞,使药液通过针头进入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