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案-七年级下册科学华师大版

DOC
  • 阅读 3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1.058 MB
  • 2022-11-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案-七年级下册科学华师大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案-七年级下册科学华师大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案-七年级下册科学华师大版.doc,共(4)页,1.05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08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化学性质,了解这些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和方法:1、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2、学会利用科学原理去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

,感受实验的神奇,激发学习科学的激情;2、通过一定的认知冲突,感受物质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增强持续学习的学习动机。二、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氧气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初识了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实验、对比、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

进一步认识了观察和研究纯净气体的方式,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了发展,对于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非常有帮助。因此,在教学中一是看重学生认识“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这一重要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拓展,了解历

史上与二氧化碳有关的大事件,了解这一性质为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帮助;二是看重学生用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和“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这两个重要的化学性质,让学生深入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更好地建构对其性质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引导进行科学探究,经历二氧化碳性质发现的过程四、实验器材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石灰水、胶头滴管、试管、烧杯、水槽、集气瓶、铁架台、毛玻璃片、吸管、带支架高低蜡烛等。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

、讨论探究法、归纳法等。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资料引入】非洲喀麦隆尼奥斯湖——非洲“杀人湖”的秘辛,1986年夏天,喀麦隆的尼奥斯湖泊释放出的一种云雾状“毒气”,使该湖周围1700名无辜者顷刻倒毙。经过科学家们的鉴定,发现这种致命性的毒气就是空气中另一种重要的成分

——二氧化碳。【思考】“杀人湖”的故事告诉我们二氧化碳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板书】CO2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过渡】对人类而言,尼奥斯湖是一个巨大的教训,提醒人们必须要深入地了解物质世界的奥秘,深入地探究物质的性质,更好地为人类自身造福。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深入地了解CO2的化学性质。听取教师的讲解,强烈地感受非洲尼奥斯湖曾经爆发出的巨大威力,并且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到二氧化碳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影响。【实验一】高低蜡烛实验【现象】蜡烛自上而通过实验,学

生再【问题】通过该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思考】这样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板书】2、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下熄灭【结论】二氧化碳既不可燃也不助燃;同时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使得高低蜡烛能够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次感受到二氧化碳密度比空

气大这一重要的物理性质,同时初步感受了不可燃不助燃用于灭火的实际操作过程。【问题】根据二氧化碳具备的这些性质,我们能否冒然进入一个久未开启的地窖呢?【回答】不行,二氧化碳浓度太高因势而导,联系迁移。【追问】

那么在进入地窖之前要做些什么?【视频】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预先做的工作【回答】利用CO2的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质对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行检测——灯火实验【观看视频】通过思考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并且通过视频得到验证

。【问题】生活中,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这一性质为人类做出了很多巨大的贡献,你知道有哪些吗?【图片】展示干冰灭火的图片【追问】二氧化碳适用于任何材料灭火吗?【创设实验情境】假如现在储存镁条的仓库着火了,我们利用二氧化碳对其进行灭

火,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实验二】镁条能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观察并描述该实验中的现象。【总结】二氧化碳类别的灭火器并不适合任何场合,深入了解CO2的化学性质对于更好地使用非常有帮助。【学生回答】灭火观看图片学生充满了疑惑现象:镁条在CO2中继

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和黑色固体通过整个情境的设置,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一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灭火需要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有了更好的理解。【探究一】思考1:通过已知的化学

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碳?思考2:能够使得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思考3:如何更好地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思考、讨论、回答】1.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燃烧的更旺,是氧气;熄灭,是二氧化碳。2.不一定,还可能是氮气,稀有气

体等。3.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将气体通1.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思考和较强的逻辑思维链,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训练基本的思维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亲身感受到物质4.活动:通过饮料吸管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板书】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CO2气体的

方法(文字表达式)思考5:为什么刷在墙壁上的石灰过一段时间会变白变硬呢?6.活动:如果持续不断地向变浑浊后的石灰水中吹气,你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板书】(书写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7.活动:如果持续不断地向变浑浊后的石灰水中

吹气,你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板书】(书写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8.讲述:溶洞的形成过程,以上的探究过程就是溶洞形成的再现。入澄清石灰水。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学生猜测】有可能是涂在墙壁上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成了

比较坚硬的碳酸钙。(因为碳酸钙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比较坚硬)【学生尝试并观察现象】发现变浑浊的石灰水再次变得澄清起来【学生尝试并观察现象】发现变澄清的溶液又变得浑浊了学生都感觉非常的惊奇变化中的实验现象,加强记忆。同时,由先变浑

浊再变澄清再变浑浊这样的环节,学生能感受到物质变化的神奇和物质的相互转化能力。3.通过溶洞的形成过程的介绍,学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即是简单的化学原理的贡献,再次感受科学世界的神奇。【探究二】1.活动:通过饮料吸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

试管中吹气。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板书】(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活动:给变红以后的溶液加热,观察实验现象。【板书】(碳酸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3.猜想: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中有哪些物质存在?是哪

种物质使得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了呢?4.活动: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呢?现象1: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现象2:石蕊试液又变为紫色猜想:学生充满了迷惑,物质可能有二氧化碳、水、碳酸等。实验:按照教师设计的实验依次实验,观察现象,并且最终得到结论。通过简单的学生实验再次观察二氧化碳(碳酸)的另一重

要的化学性质。再通过教师设计的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各个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筛选,排除不可能的一些因素,得出最终的实验结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展示图片】【板书】二氧化碳能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听讲/

【课堂练习】1.下列性质与利用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A.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B.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C.它能溶于水D.它的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下列对二氧化碳的利弊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制灭火剂B.利用固态二氧化

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活不利D.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3.下列描述的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二氧化碳能灭火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D.利用干冰制造舞台烟雾缭绕效果4.在一个试管内加入2毫升水,滴入石蕊试液,再通入二氧化碳,然后将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中的液体颜色变化是()A.白色紫色红色紫色B.无色紫色红色紫色C.无色红色紫色红色D.无色紫色红色绿色5.下列方法中能用于鉴别

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是()A.燃着的木条B.颜色气味C.紫色石蕊试液D.澄清石灰水E.带火星的木条七、板书设计1.不能供给呼吸,但本身无毒2.既不可燃也不助燃——常用于灭火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

氧化碳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4.碳酸钙+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钙碳酸氢钙→碳酸钙+水+二氧化碳5.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又能变回紫色。6.二氧化碳能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灯火实验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