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共(6)页,6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99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节课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标不要求学生掌握外向型经济的规范概念,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如文字材料、地图、
照片、数据和相关案例等,来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树立因地制宜的人地协调观念。【教材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是湘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
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三节。本节教材主要包括“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壮大”、“外向型经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三部分。“优越的地理位置”这部分教材安排了阅读材料、活动题和“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2幅地图,引导学生了解珠
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以及本区域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为学习“外向型经济的壮大”做好了铺垫。外向型经济的壮大是本节课的主体内容。教材正文重点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通过深圳蛇口的2张对比鲜明的照片,突出这一主题。最后安
排了一组“活动”让学生感悟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发展特点以及与香港、澳门的联系。【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能够对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简单的分析。本学期第五、第六章的学习
是对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的巩固。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分析可以交给学生小组合作完成。2.能力特点初二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并且已经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设计时,课堂以学
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课堂,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分析案例完成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3.地区特色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九个组成城市之一,学生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佛山人,对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感受很深。学生家长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也较多,学生对本区域的知名企业的敏感
度也非常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也是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素材让学生分析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学事半功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了解珠江三角洲
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过程与方法(1)运用相关资料说明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2)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的情景中迁移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区
域经济发展的了解,感悟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提升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2【教学重点】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教学难点】(1)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2)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
的积极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粤知一二1.播放音乐《帝女花》,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关于音乐的知识2.展示图片——粤绣,提问学生图片展示的粤文化3.展示图片——粤菜,提问学生图片展示的粤文化4.展示地图——《珠江水系图》提问学生关于珠江的主要支流。提出疑
问:珠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概念与区别听音乐、看图片,说出自己对四种粤文化的认识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本节课,从粤剧到粤江(珠江的旧称),既引出了课题,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认识珠江三角洲区域:概念与范围展示“珠江三
角洲地形分布”和“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2幅地图,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两个区域的概念,并结合地图,说出它们的区别。引导学生从两张地图的内容得出:珠江三角洲是自然区域,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区域。阅读课文找出珠江
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概念。阅读地图,分析它们的区别并回答问题。读图析图,从地图获取信息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面。通过阅读两张地图,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二、解读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1.展示改革开放的相关图片,引入情景。提
出问题:为什么当年邓小平爷爷会选择在珠江三角洲区域首先实行对外开放?2.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并以思维导图方式呈现。小组讨论,画出思维导图。展示介绍思维导图。通过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的进入主
题。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帮组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方法,提高其综合思维。3三、探究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特点与成就一、经济特点1.展示图片: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飞速发展展示数据:广
东省的GDP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而珠江三角洲区域占全省的79.7%展示商标: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世界500强企业提问: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么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有什么特点?2.推送素材,让学
生在IPAD上阅读素材。布置学生小组合作,结合推送的素材,把教师准备的6个珠江三角区域的500强企业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3.教师通过板书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图,让学生代表在板书地图上贴上分好类的企业商标,并对企
业进行简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特点:引进来,走出去→外向型经济二、经济成就展示数据:珠江三角洲区域的GDP有一半以上是通过对外贸易实现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贸出口总额占了全国的10%以上展示:《201
6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的前十名,让学生找出榜单上位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引导总结: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在不断壮大。看图,并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世界500强企业。阅读教师推送的素材,小组合作讨论,通过分类企业,探究分析得出珠江三角洲
区域的经济特点,并进行展示和介绍。结合书本的正文介绍以及教师推送的素材,回答问题,通过素材感受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积极作用。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积极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个环节通过图片和数据让学生感受珠
江三角区域经济发达。然后通过学生熟悉的企业商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除了有丰富的案例,还准备了珠江三角洲的地图和企业商标贴纸,通过动手对企业进行分类,手脑结合,让学生直观的看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利用多种数据,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
同时也把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积极作用非常直观的展示出来。四、展望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前景1.播放视频《辉煌中国——开放中国》提出问题:作为改革开放现行区,珠三角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观看视频,结合本节课前面分析和探究,说出自己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家的
发展方向,再次感受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4取得了巨大了成就,今后珠江三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应该如何继续走在全国的前沿?2.引导学生从区域内部和区域联系两个角度思考,引出粤港澳大湾区,并进行介绍。的看法。展的积极作用。同时结合时事热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
,让学生感悟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课堂小结在黑板板书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并在投影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思维导图,从面到点,对整节课进行归纳和小结。根据教师的板书和投影,回顾本节的知识点和重点。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系统而简洁的梳理,形成知识框架。【教学流程设计】5【
板书设计】识【教学反思】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析释展61.丰富教学素材,拓展课题宽度本节课的课题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是本区域重要的经济特点。外向型经济这个名词首次出现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虽然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掌握外向型经济的规范
概念,但是要求运用有关资料(如文字材料、地图、照片、数据和相关案例等)来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地区发展的影响。因此,这节课教学素材非常丰富:除了图片,还加入了大量的数据:广东省的GDP数据、珠江三角洲区域的GDP数据,对外贸
易相关数据,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了让学生对外向型经济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在教学设计上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本土的8个世界500强企业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它们
的特点,进而得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作为对教材配套的活动题的补充,选取的案例不但学生熟悉,而且案例的数量多,更能有助于学生概念的理解。2.学生活动贯穿课堂,处处落实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关注点。地理核心素养包括
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以学生的自学、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形式,结合丰富的素材,设计了绘画思维导图、制作企业商标分类图两个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珠江三角后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强化区域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探究珠江三
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则是让学生树立了人地协调观:不同的区域根据不同的条件,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实现经济的壮大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