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1-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x,共(5)页,20.919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98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学设计(第一学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认识区域中《环境与发展》的一部分,教材从台湾概况、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编排内容,突出了知识之间的
联系性,学习台湾首先应该明确其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台湾的自然条件及其经济发展特点,这是本节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二、教学目标设计新课标要求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知识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我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二是过程方法: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
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2.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本节课的难点是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教材,影响自然资源分布涉及到纬度位置、地形、气候等是多方面的地理因素,本身就是
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第一课时授课内容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第二课
时学习台湾的经济发展。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图表展示直观教学法。采用这种教法的
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
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
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
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
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
应将围绕“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激趣设悬,采用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播放台湾风光,然后设悬念: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日月潭外还有哪些自然风光呢?然后播放歌曲《
阿里山的姑娘》。本节课首先讲述台湾的自然环境及台湾和大陆的关系。追问:为什么说台湾省是祖国神圣的领土?你知道那些史料和证据?让学生根据历史中学过的知识找出答案,展示练习题。然后再从地缘关系,血缘关系,文化渊源归纳补充,进一步证实台湾省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样处理的依据是:1、改变教材原来
的顺序是为了教学过程衔接自然。为后面学习自然环境作铺垫。2、这个问题的设置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来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大约一万年前,台湾海峡相应的部分下沉,台湾岛于是成了祖
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大陆的广东,福建等省。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比如三国,明末,清朝……,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在台湾自然环境这一部分内容,结合多媒体
课件,围绕着台湾轮廓图来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台北,高雄,基隆。2、用比例尺计算一下图上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3、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哪个位置。4、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和范围。5、台湾地形状况怎样?以上就是台湾的概况。我们知道自明朝开始,外国列强多次侵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准了宝岛台湾的“宝”,宝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学生阅读教材美丽富饶的宝岛,分析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台湾森林资源分布在什么地
方,为什么?2、为什么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3、台湾主要有哪些农产品?4、台湾盛产这些农产品的原因是什么?5、台湾有哪些矿产资源,分布在哪里?6、台湾的美还体现在它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台湾有哪些旅游资源。这样处理的依据
有二:一是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拓展学生的思维,突现学生的个性。二是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材料分析两岸统一对祖国有什么好处,两
岸分裂对祖国有什么坏处,并请以此话题写一篇作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