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溶液的专题复习》精讲精练检测-九年级下册化学北京版.doc,共(2)页,7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98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精讲精练】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2.调味品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面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
麻油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的溶质一定是固体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4.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D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5.下列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的是()A.NH4NO3固体B.生石灰C.KOH固体D.苛性钠6.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人干乙的溶解度B.t℃时
,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7.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我国西北部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NaCl、N
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2)在t1℃时,分别配制A、B两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需要用水的质量(填“A大于B、A等于B、A小于B);(3)在t4℃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
液各500g,分别蒸发掉10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4)图中N点所示的A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5)若A中混有少量B,提纯A的方法是。【检测】1.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C.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
出2.图7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7回答问题:(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填“甲”或“乙”)。(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4)t2℃时,分别将甲、乙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
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1)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物质;(2)t2℃时,甲、乙两种物质各70g分别加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物质;(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填“降温结晶”或“蒸
发结晶”);(4)将℃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乙(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