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金属和合金》教学设计2-九年级下册化学北京版

DOC
  • 阅读 4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928.500 KB
  • 2022-11-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一节 金属和合金》教学设计2-九年级下册化学北京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金属和合金》教学设计2-九年级下册化学北京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金属和合金》教学设计2-九年级下册化学北京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金属和合金》教学设计2-九年级下册化学北京版
《第一节 金属和合金》教学设计2-九年级下册化学北京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一节 金属和合金》教学设计2-九年级下册化学北京版.doc,共(15)页,92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97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学案例一、创新整合点在课前预习环节,使用平台在线调查功能,了解学生对“金属”的原有认识,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绘制了思维导图,然后利用扫描仪转化为图片文件,利用网络平台的文件上传功能,上传到网络平台,有利于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课堂上

在分享学生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教师展示了利用思维导图软件绘制的“金属思维导图”,扩展了学生的思维,体会到研究一类物质的视角是多样的。交流讨论区有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交流,现代的学生对网络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利用讨论区的功能实现了广泛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回答问

题更有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意识。二、教材分析本课题属于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金属与金属矿物。本课题是金属单元的起始课,是中学化学首次对一类物质进行研究。学生已经掌握了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的研究方法,因此本课题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使学生从独立地研究物质过度到归类研究一类物质。

学生已经历一段时间初中化学的学习,初步具备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能够应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学习知识。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阅读教材,结合已有的方法和知识,绘制以金属为研究对象的思维导图。课堂上通过

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体会研究一类物质的视角是多样的。学生已经掌握从物质的性质入手对物质进行研究的一般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接受金属物理性质的相关知识,但是本课题的又一个重点是,研究金属物理性质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实验举证,归纳金属的物理性质,体会存在

着共性也存在着特性。紧接着,提出疑问,如何解释金属这些共性,为何有些金属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给予学生足够思维空间,充分思考,大胆猜测,使学生从中体会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2)初中化学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要了解其状态、密度、溶解性等,而研究对象为固体时还要了解其硬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等。(3)金属由金属原子构成;金属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4)电流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5)与金属物质相关的一些生活经验

和知识。学习能力:初步具备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能够应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学习知识。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2.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既有共性又有特性;3.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评价绘制的金属思维导

图,感知研究物质角度的多样性。2.通过对比、归纳和类推,深刻理解得出金属物理性质的过程,体会归纳法在研究一类物质时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活动评价、实验举证等多样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2

.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互助合作的意识与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3.从独立研究物质过度到归类研究物质,感受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经历归纳金属颜色和密度特性的过程,感受化学科学的严谨性。教学重点:研究金属物理性质的过程。教学难

点:用归纳、演绎等方法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五、教学环境与准备本节课将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初中版)和电子白板技术与传统的PPT课件制作巧妙结合,呈现《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教学内容。教师将制作的视频、课

件、习题和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等一些关于本课内容的有关材料(电子课文、图片、文字、音频等)上传到“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初中版)”。“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初中版)”的建立不仅为本节课提供资源准备,也可是学生或老师平时学习、整理、搜集、储备资源的一个网络平台。六、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

摸清学情师:在网络平台上开设网络在线调查区和上传预习作业区,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哪些已有认识,然后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生:课前预习教材P23-28页,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资源链接,思考在线调查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绘制“金属”的思维导图并上传

。图1图2【设计意图】:使用平台“在线调查”和“文件上传”功能了解学情。参照预习效果和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有目的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2.思维冲突,导入新课师:之前我们学习了一些具体的物质,比如氧气

和二氧化碳,我们是如何研究这些物质的呢?生:研究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用途等。师:如果提到金属,你会想到什么呢?生:铁、铜、铝、金等等。师:对,我们发现,金属并不象氧气或二氧化碳那样是单一的物质,金属是一类

物质的总称。那么在研究单一物质和一类物质时会有什么不同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认识到研究一类物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所以说本课题将翻开初中化学崭新的一页。【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经熟知的研究单一的物质,过渡到一类物质的研究,制造思维冲突,

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期待进入新课的学习。3.展示思维,扩展认识师:展示学生预习作业——《“金属”思维导图》,请学生代表谈自己对金属的认识。生:主发言人谈对金属的认识,其他同学质疑或聆听。图3师:展示教师绘制的金属思维导图。图4

生:聆听、观察;对比、思考;扩展对金属的认识视角。【设计意图】:利用网络平台的“文件上传”功能,学生将课前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上传到网络平台,这样不仅可以使老师看到学生的作品,摸清学生的学情(对金属的原有认识),同时也可实现所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即可以是课上的,同时也可以

是课下的,即完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同时,老师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展示“金属思维导图”,将内容一层一层的展开,极大的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扩展了认识。4.实例引导,构建思路师:从刚才的思维导图可以看到,化学领域研究物质的核心是什么?生:物质的性质。明确研究对象为金属单质。

师:本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生:明确研究对象为金属单质。师: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生:补充回答: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图5师:活动1:金属的颜色。组织学生观察几种金属单质。展

示几种纯金属:锌、铝、镁、铁、铜等。归纳总结金属的颜色有什么规律性?生:在讨论区发表自己的结论。绝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但铜是红色、而金是金黄色。图6师:请预测金属钠的颜色。生:银白色。师:PPT展示金属钠。生:

学习归纳和预测的过程,深刻体会金属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特性。师:活动2:金属的密度。通常情况下,水的密度是1.0g/cm3,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你认为金属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比是大还是小?生:应该大于小的密度。师:PPT展示一些金属的密度。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资料“钠浮于水面”。生

:观看视频。体会金属的密度同样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特性。师:PPT:研究“一类物质——金属”物理性质的过程。图7【设计意图】:使用平台的讨论区功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利用课上生成性资源推动教学,呈现迅速,并能保留下思想的火花。

通过两个简单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出了研究一类物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既要认识一类物质的共性同时还要认识个性。5.刨根问底,形成观念师:刚才我们探讨了金属的颜色和密度,既存在个性与存在共性(PPT展示),那

么,金属还有哪些物理性质呢?请在学习讨论区中发表,注意共性与个性的表述。生:在学习讨论区中发表见解。图8师:请同学们在讨论区中进行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答案。生:交流讨论。师:金属为什么具有共同的物理性质呢?生:思考、在学习讨

论区中讨论、发表意见。师:PPT讲解。图9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金属能导电?为什么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为什么铁粉和铁块颜色有差异?生:尝试从结构的角度来解释。师:PPT讲解。图10图11师:归纳研究一类物质的一般过程,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基本观念。图12【设计意图】:充分使用网络平台

的讨论区功能,深入分析金属物理性质的共性和个性,在交流中加深理解和认识,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多对多”的交流。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思维,从而有效的改变了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听、学的局面。6.联系生活,拓展应用师:PPT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用品

,请说明分别体现了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图13生:交流讨论。【设计意图】:“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着用途,反之,用途又体现了物质的性质,性质体现了物质的结构”,这是学生通过学习需要建立起的基本的化学观念。本环节是在学生认识了金属的物理共性和个性之后,将所学知识和建立的化学基

本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金属与合合金”的第1课时——金属的物理性质,这方面内容在以往教学中都不作为重点,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这节课旨在以金属物理性质为载体,重点在于学生研究物质思路的转化,拓展学生认识一类物质的视野和角度,具

有以下特点。1.加强课前准备,在线调查了解学情,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找到学习的增长点。

那么怎样简洁而有效的了解学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调查”功能就可以轻松自如的实现。本节课在课前预习环节设计了“在线调查”,了解学生原有的认识和学生期待学习的内容,然后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本节课的教学。2.多种媒体丰富学习过程,跨越时空限制传统的课堂教学只能靠投影、板书

展示学生答案,受时空的限制,呈现交流单一和效率低等弊端,使教师无法在同一时间了解到每个学生的情况,致使一部分学生游移在教学之外。而网络平台强大的在线互动功能使得教师能够在同一时间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通过交流讨

论来解决问题,实现师生、生生在线互动,共同学习,共享教学成果。网络平台讨论区联合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技术基础。弥补了传统课堂中单一的分析模式。而且教师随机批注的内容和学生在讨论区发表的答案可以作为课堂生成性

资源永久保存。网络平台有链接网站功能,可以将与内容相关的知识延伸资料、电子教材、实验视频等链接到知识延伸环节,便于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学习,。网络平台作为强大的储备资源的能力、上传文件的功能。课后学生提交的作业不仅教师可以评价,其他学生

也可以评价、交流、借鉴参考,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共享。3.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识角度的发展课前,老师让学生以“金属”为核心词绘制思维导图,近85%的学生对金属的认识就是金、银、铜、铁等具体的金属单质,而且约50%的学生能写出几种金属的物理、化

学性质,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由此分析,学生的研究视角多停留在具体物质上,而缺少对一类物质多角度的、系统全面的认识。为此,本节课的第一环节即从学生认识的现状出发,老师展示思维导图,拓展学生的思维视角。4.以金属的物理性质为载体,凸显研究一类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本节课列举了一些常

见金属的物理性质,重在比较、归纳,引导学生先总结出共性,进而又发展出个性(如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汞在常温下是液态等),将研究一类物质的思路和方法凸显出来,这种方法将在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继续加强并应用。5.介绍金属晶体的结构特征,强化结构和性质联系的化学思想金属晶体

的结构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内容,老师为让学生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共性与原子排列的密切关系,补充了相关内容。通过生动的动画和举例,学生能初步理解物理性质与结构的关系,这是继碳单质学习后,首次从对一类物质研究的角度认识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本节课

借助初中新课程网络平台的诸多功能,与电子白板、PPT等多媒体技术结合,进行教学活动。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训练能力,自然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师生共同享受课堂带来的快乐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79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