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碱》教学设计3-九年级下册化学北京版.doc,共(11)页,2.907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97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版本:北京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章目:第11章酸与碱课题:第三节几种常见的碱(第一课时)教材版本北京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章目第11章酸与碱课题第三节几种常见的碱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示意图教材分析本教
材第11章内容为“酸与碱”,一共有3节,分别是:“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几种常见的碱”等,这一章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节“几种常见的碱”,课本编写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
用途等。第三节设计为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首先,在本课前面,已经零散介绍过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物质。如:第6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提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产生大量热,可用于“自热米饭”;第9章“
溶液”提到,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解时温度升高,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等等。也介绍了一些有关碱的化学性质,如:第8章“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到,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第11章第一节提到,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等等。因此,在教学目标上,教学重点设计为全面深入地学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其次,在课本编写中,本节课的另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就是通过活动来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因为这两种物质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学生对其认识很模糊易出错,这也一直成为学
生学习的难点。因而,本节课把难点设计为对该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老师则要创设实验条件,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实验方案,将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认真开展实验,深化对碱的认识。学情分析关于碱,学生已经有零散的初步认知,但还缺少系统性。因而,本节课,学生既
要“温故”,将零散知识加以整合;又要“知新”,系统理解碱的性质和用途。2其次,很多学生对化学物质感觉陌生,所以教学设计应注重紧密联系生活,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的理念。再之,因为平时重视实验教学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所以这节课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猜想推理和实验验证等教学方式,借助多
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探究能力和正确的科学观,着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法学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个性化指导,独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实验法、展示交流等。资源准备【教学资源】平板电脑,粤教云平台、智慧课堂等设备,拍
摄原创视频《管道疏通液中的知识》,原创微课《氢氧化钠的性质》,《氢氧化钠性质》的实验视频,微视频《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U型管实验)》,ForClass课件,PPT课件,学生绘制的“自热火锅”手抄报,自制的仪器示意图等。【实验用品】试管架、试管、广口瓶、双孔橡胶塞、长颈漏斗、胶皮管、玻璃
导管、烧杯、胶头滴管、集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氢氧化钙、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水,等等。多媒体应用1.视频:设置情景,激发兴趣,表现教学生活化。2.微课:用以独立学习和巩固反馈,个性化指导。3.ForClass: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用平板完成练习,系统实时反馈正误;查看学生端屏幕,及时评价,实现教学互动。4.同屏技术:利用粤教云平台、智慧课堂等设备技术;本节课多个环节开展学生实验探究活动,利用平板拍照展示和实验同屏直播,对于分组实验、演
示讲解等方面都有极大帮助,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知道碱的腐蚀性,初步学会安全使用氢氧化钠。【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课等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学氢氧化钠的部分性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碱的化学性质,解释生活中有关的化学问题,学以致用,体会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2.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
考、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和善于合作的意识,提升核心素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3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播放视频情景引入【播放视频】播放《管道疏通液中的知识》芸芸和
姐姐在走廊打扫卫生,下水道被头发等堵塞,水流不畅,姐姐让芸芸拿管道疏通液来,准备疏通管道。好奇的芸芸和姐姐一起探究管道疏通液的奥秘,查看说明,发现其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芸芸便提出了疑问。观看同学录制的微视频,思考问题:1.碱有什么性质?2.氢氧化钠作为管
道疏通液的主要成分是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质?用本班同学录制的微视频创设情景,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新课,突出“从生活走进化学”的课程理念,增加课堂的实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二、观看微课了解性质【播放微课】
播放自制的微课《氢氧化钠的性质》,请学生完成学案上表格内容,并拍照上传。观看老师制作的微课,观察实验:①鸡爪被腐蚀,②潮解,③溶解过程放热,自主学习氢氧化钠的相关性质,独立完成学案上表格内容。*利用微课的优势,提
高课堂效率;另外,先独立学习微课并完成学案内容,确保能自主思考,让全体学生都能当堂掌握基础知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了解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初步学会安全使用。【同屏分享】利用同屏技术,查看小组上传的学案照片,请小组代表上台分享,并明确答案。学生代表上台讲解,其他同学
纠错或评价。利用ForClass教学互动软件4三、同屏分享检测巩固查看学生端的屏幕,直观分享学生的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随堂反馈】老师发送互动练习。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放置会潮解B.称量氢氧化钠时,可以直接放在纸片上C.氢氧化钠溶于水
吸热D.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纯碱【明确】正确选项为A。在老师规定时间内,使用平板在ForClass课件中答题,提交答案,及时订正。即时反馈全班正误情况,老师根据学情调整教法,辅导学生当堂掌握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及其腐蚀性。四、温故知新分析性质【温故
知新】观察化学药品,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1.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氢氧化钙,请同学们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2.回顾氢氧化钙的溶解性。观察桌上的化学药品,思考、回答、解释。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回顾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将学过的零散知识系统化,并为下一步的教学探究做准备。【探究活动】实验探究,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强化实验原理和现象,作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参照。5四、温故知新分析性质1.运用同屏技术,现场直播学生实验探究过程,其他学生观察思考。2.指导实验操作
,适时点拨、纠正和评价。3.提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4.明确原因,并逐步形成板书。学生代表上台实验,解释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运用同屏技术直播学生实验,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探究并认识氢氧化钙的重要性质,同时也为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
应的教学环节作铺垫。【学用结合】展示学生“自热火锅”手抄报,了解氢氧化钙的俗名和制法。学生思考、回答。利用学生“化学与生活”手抄报“自热火锅”,展开教学,贴近生活,有助于教学。五、实验探究深化认识【探究学习】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知识回顾】碱
能与指示剂反应【明确】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溶液变红色。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将学过的零散知识与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整合。【提出问题】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吗?【做出猜想】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根据课本内容提到的“氢氧化钠与氢
氧化钙6五、实验探究深化认识1.请学生代表尝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启发思考:如何证明猜想?【设计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实验操作】分组实验探究A,运用同屏技术,现场直播实验操作,并适当点拨评价。启发思考:①二
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虽无明显现象,但不能说明没有反应(类似反应: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如何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借助简单的实验,通过明显的现象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明确】设计思路:第一、利用反应时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特点设计实验装置;第二、检
验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根据思路一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利用仪器示意图,根据思路一设计实验装置示意图,同屏拍照。*学生代表上台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其他同学在学案上完成。*4-6组完成实验A,分享;另外3个小组同学观看老师同屏直播,思
考、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同屏技术,使用平板拍照分享实验方案。在组成上的相似性推测,氢氧化钠溶液可能也会与二氧化碳发生类似的化学反应”,老师启发同学们做出猜想,开展实验探究。*通过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
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根据思路一,大胆设计出实验方案,小心求证,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核心素养。7五、实验探究深化认识1.随机选择小组分享的实验方案,适当追问,并进行评价。2.选取优秀方案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并实验验证。3.分组实验探
究B,运用同屏技术,现场直播实验操作:向2瓶集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对比实验,并适当点拨评价。4.选取方案设计不完善的小组,进行指导或改进。5.补充展示其它的实验方案,适当点拨,增长学生的见识
。【增长见识】继续深入探究,并设置练习题,提升并巩固学生的能力。1.播放自制微视频实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U型管实验)》。*1-3组完成实验B,分享;另外3个小组同学观看老师同屏直播,思考、回答。*代表发言,评价、
完善实验方案。*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和善于合作的意识。*选取方案设计不完善的小组进行指导,做到及时反馈和个性化辅导,引导相关小组反思改进,启发其它小组避免出现类似错误。*补充其它实验方案,扩大学生的见识,让学生感受获得新知识的喜悦。8五、实验探究深化认识2.发送互动
练习。将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中,会看到什么实验现象?()A.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B.U型管液面右高左低C.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D.无法判断3.提问点拨,答疑解惑。查看完成情况,评价完成情况,提问,解答。【明确
】正确选项为B。【根据思路二设计实验方案】【设计方案】*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或者大屏幕观看老师自制的实验微视频,思考问题。*学生利用平板进行思考和答题。*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回答老师微视频的问题,并明确实验结果。*学生设计方案,小组代表完成实验,分享;其他同学观看老师
同屏直播,思考、回答。*自制微视频实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U型管实验)》,提升实验难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通过课堂练习形式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明白和体
验多方法解决化学科学问题的道理。*根据思路二,探索多样化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9【实验验证】运用同屏技术,现场直播实验操作:向已经通入了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并适当点拨评价。【实验结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本环节的设计,层
层深入,较好地解决教学难点。六、学用结合了解用途【学用结合】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1.氢氧化钠的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洗涤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生产中。2.氢氧化钙的用途重要的建筑材料,还用于生产漂白粉等。3.照应开头,解答芸芸同学的疑问。学生
阅读课本,结合生活,进行回答。*运用碱的化学性质,解释生活中有关的化学问题,学以致用,体会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照应本节课开头,解答芸芸同学在生活中遇到的疑问,突出“从生活走进化学”的课程理念。10七、小结
收获巩固知识【课堂小结】请学生上台,总结本节课内容,鼓励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学生总结,巩固学习内容。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小结自己的收获,达成教学目标。八、课外实践学以致用【课外实践】布置课本中的课后作业,作为学生课外作业。自制叶脉书签利用碱的
强腐蚀性,可以自己制作一个精美的叶脉书签。操作过程如下:1.选一片叶脉清晰、外形完整的树叶;2.将它洗净并浸泡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煮沸;3.待叶肉变软了后取出来,将碱液冲洗干净;4.将树叶平铺在玻璃片上,用牙
刷轻轻除去叶肉;5.可以用画笔,在叶脉书签上画一个美丽的图案或涂上漂亮的颜色。学生完成课本中的课外练习,学以致用,提升能力。学以致用,制作叶脉书签这种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
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11板书设计【正板书】【副板书】副板书为生成性板书,课堂上根据师生互动情况适当书写,也可由学生对正板书进行补充完善或者板演。课堂通过师生互动逐步形成板书,学生可以借助黑板进行板演,提升个人能力。设计正副板书,师生互动共同完善板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
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