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5-九年级下册化学北京版.doc,共(4)页,5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96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金属化合物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能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
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3.关注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
含义及应用。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实验用品:镁条、铝片、铜片、铁片、铜丝、铝丝、锌粒、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坩锅钳、酒精灯、试管、砂纸、火柴等。教
学过程设计知识形成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景播放视频:美丽化学观看视频通过化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化学之美。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演示实验: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在酒
精灯上加热。观察、回答:镁条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问:还有哪些金属能与氧气反应?各是什么条件?请写出以上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回答、板书:2Mg+O2===2MgO4Al+3O2==2
Al2O32Cu+O2==2CuO3Fe+2O2===Fe3O4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提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回答: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金属能与氧气
反应的事实。提问:阅读课本第9页的内容后,回答下列问题:1.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2.为什么不宜用钢丝清洁球、沙等来清洗铝制品?3.“真金不怕火炼”蕴含怎样的化学原理?4.利用金属与氧气
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能否判断出一些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阅读、思考、回答:1.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2.若用钢丝球、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3.“真
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4.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可以得出:Mg和Al比较活泼,Fe和Cu次之,金最不活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由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
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可确定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越活泼金属,与氧气反应越容易;越不活泼金属,越不容易与氧气反应。联想、记忆。通过对知识的归纳,引导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金属与酸的反应。讲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判断金
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人们还常利用金属与酸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强弱。听课。创设探究情境。巡视,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加以适当指导。分组做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并完成下表:金
属现象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镁稀盐酸稀硫酸稀盐酸稀硫酸锌铁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掌握性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问:哪些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哪些金属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
反应?讨论后回答:镁、锌、铁与稀盐酸、硫酸反应,并得到氢气;镁最剧烈,其次是锌,铁最慢;铜与稀盐酸、稀硫酸不反应。体会从事实归纳出性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点燃△点燃小结:镁、锌、铁、铜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Mg>Zn>Fe>Cu。记忆,并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结论比较。培养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事物的归纳方法。强调: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越剧烈;金属越不活泼,与酸反应越不剧烈,甚至不反应。联想、记忆,欣赏课本图8-12卡通画“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并
设计台词,Cu:“我毫不在乎!”Fe:“看我,才有几个泡!”Zn:“我受不了啦!”Mg:“太难受了啦!我浑身都是泡!”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实验】用电子温度计测定锌粒与稀盐酸反应
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讲述:上学期,我们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曾做过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该实验说明,金属还能与金属化合物反应,这种方法也能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面
,我们来探究铝、铜、银的活动性强弱。回忆:Fe+CuSO4=FeSO4+Cu创设探究情境。巡视,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加以适当指导。分组做铝与硫酸铜溶液、铜与硝酸银溶液、铜与硫酸铝溶液反应的实验,并完成下表:实验现象铝丝浸
入硫酸铜溶液中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掌握性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次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问:这三组实验分别能得到什么结论?你能得出A
l、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吗?回答:铝能把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铜能把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置换出来;铜与硫酸铝溶液不反应。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Al>Cu>Ag。培养思维的发散性。金属活动性顺序。讲述:人
们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归纳并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朗读并记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比一比谁能最快
背诵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会认识事物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置换反应过渡:下面我们来研究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物反应同前面学习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有何异同。回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概念。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投影:Mg+2HCl=MgC
l2+H2↑Zn+H2SO4=ZnSO4+H2↑Fe+CuSO4=FeSO4+CuCu+2AgNO3=Cu(NO3)2+2Ag观看、回忆。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问: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角度分析,上述反应有什么特点?如何用字母来表示?讨论后回答:上述反应的特点为:单质
+化合物→化合物+单质;用字母可表示为:A+BC→AC+B。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及表达能力。小结: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理解、记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讲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
阅读:课本P13,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课后练习如果我们将镁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又会观察到哪些现象呢?小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学到了怎样的科学探
究方法?踊跃发言,学生代表总结,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给学生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布置作业1.复习本课题内容。2.P14习题3、5、6。形成课后评价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