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7.1 溶解与乳化》教学课件-九年级下册化学粤科版.ppt,共(52)页,4.337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94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7.1溶解与乳化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溶液?食盐水食醋酒实验一实验操作:在3支大试管里各加入少量硫酸铜、蔗糖和细沙石的固体,然后各分别加入约10mL水,充分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在硫酸铜和蔗糖固体中加入水以后,它们逐渐溶解分散,好象“消失”了一样,最后形成一种透明、
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而细沙石不能溶解于水中,形成浊液。硫酸铜放入水中后,好像“消失”了,为什么?把硫酸铜放在水里时,食盐表面的微小粒子(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扩散,随着振荡,这些微粒就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了。现象:蔗糖放进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解释:蔗糖以分子的形式分
散到水中去。请问这是溶液吗?黄泥水一、什么是溶液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特征:均匀性、稳定性。均匀性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
量、气体压强等),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组成: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二、溶液在生产和科研的用途人造血液1979年,一种新型的氟碳
化合物乳剂作为人造血液,首次在日本应用于人体单肾脏移植手术,并取得成功。时隔不久,美国也报道了人造血液给一位信仰宗教、拒绝输血的老人治疗血液病获得成功。化学家研究成功的这种血液,可用于代替天然血液抢救病人,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由于人造血液是白色的,所以人们也称
它为“白色血液”。重铬酸钾溶液“化尸”王水硝酸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亚铁溶液三、溶液、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讨论: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如何确定的?体系溶质溶剂气+液固+液液+液无水有水气体液体固体液体量少量多非水物水注意
:1、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而溶剂只有一种。2、溶液不一定是液体,但初中阶段溶液一般为液态。3、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一般习惯上把固体或气体看做溶质,液体看做溶剂。4、当状态相同的两种物质混合形成溶液时,一般把量多的
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注意:5、其他物质与水混合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有多少,水都是溶剂,水是最常见的溶剂。6、若加入的溶质没有完全溶解,那么溶质是实际溶解的那部分,未溶解的不是该溶液的溶质。7、如果物质在溶解
时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那么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8、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无水部分作溶质,结晶水作溶剂。四、水以外的溶剂酒精(碘可溶于酒精配制碘酒)汽油(可溶解油、易燃)香蕉水(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易燃)氯仿(优良的有机溶
剂、有毒)说一说-关于溶液的认识(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3)将蔗糖溶液和NaCl溶液混合后还是溶液吗?(4)溶液里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吗?练习: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溶质溶剂(1)硫酸铜溶液(2)稀硫酸(3)7
5%的医用酒精(4)油脂溶解在汽油里(5)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6)盐酸(7)CO2的水溶液CuSO4水H2SO4水C2H5OH水油脂汽油白磷二硫化碳HCl水H2CO3水五、找出影响溶解的因素实验二实验假设:有可能影
响硫酸铜晶体溶解快慢的因素是:假设1温度假设2溶质颗粒的大小假设3搅拌条件假设一验证实验实验操作:在2个相同大小的烧杯中,分别注入100ml冷水和热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用量和颗粒大小相同)硫酸铜晶体。必要时可用玻璃棒做相同程度的搅拌加热实验改
变的条件不变的条件水温水量相同食盐量相同同时加食盐观察时间相同加热能加快溶解实验现象:硫酸铜晶体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冷水中溶解快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溶剂温度越高,溶质的溶解速率越大假设二验证实验实验操作:在2个相同大小烧杯中,分别注入100ml自来水,再
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硫酸铜晶体(块状)和硫酸铜粉末。必要时可用玻璃棒做相同程度的搅拌碾碎实验改变的条件不变的条件颗粒大小水量相同水温相同水果糖量相同同时加水果糖观察时间相同碾碎能加快溶解实验现象:硫酸铜晶体(块状)在水中的溶解要比硫酸铜粉末慢实验结论:固体溶质的形状影响
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粉末状溶质比块状溶质在水中溶解快假设三验证实验实验操作:在2个相同大小烧杯中,分别注入100ml自来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硫酸铜晶体(颗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水搅拌实验改变的条件不变的条件搅拌水量相
同水温相同食盐量相同同时加食盐观察时间相同实验现象:硫酸铜晶体在水中的溶解时,在搅拌水的情况下,溶解得快实验结论:在搅拌溶剂的情况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速率大影响溶解速率因素结论:加快溶解速率的情况升高水温减小固体溶质的颗粒使用玻璃棒搅拌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温度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搅
拌”条件影响溶解的因素•1、溶剂温度越高,溶质的溶解速率越快。•2、固体溶质的形状影响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粉末状溶质比块状溶质在水中溶解快。•3、越搅拌溶剂,则溶质的溶解速率越快。1、一瓶蔗糖水,若倒出第一杯其甜度
和倒出的第二杯甜度相比()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C2、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A.固体B.液体C.气体D.三者都可以D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C.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D.如果温度不变,溶剂不蒸发,
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4、把足量的锌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A.硫酸B.硫酸锌C.锌D水B5.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汽水B.食盐水C.蒸馏水D.糖水6、下列状态的物质相互接触,反应速度最快的是()A.
固体与固体B.固体与液体C.液体与液体D.气体与固体CC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铜与硝酸银溶液恰好反应后得到的溶液是硝酸铜溶液B.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石灰水后得到的混合物不是溶液C.溶剂的质量加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D.溶剂的体积加溶质的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D小结:1.理解
溶解现象的本质;2.什么是溶液、溶剂、溶剂,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3.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7.1溶解与乳化思考:李美经常用“立白”洗涤剂洗碗,如果不用,为什么很难洗干净油污?【实验7-3】乳化•1.在1支试管中注入3ml水和数滴植物油,观察到的现象是植物油和水分成上下两
层2.剧烈振荡试管,摇匀后观察到植物油会分裂成很小的油滴,并与水混合3.静置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植物油和水又重新分开成上下两层4.向试管里滴加洗涤剂,振荡,静置,细小的油滴和水不会分层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或乳状液(如牛奶和豆浆)•乳浊液不稳定,易分成两层
。但当加入洗涤剂并振荡后,就不再分层了。•像洗涤剂这样的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见过下列产品吗?魔术冰袋化学发热袋化学加热——自动加热方便面一、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可溶的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表明有些物质在溶
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时则会出现放热现象。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有的温度升高(放热反应),有的温度降低(吸热反应)。这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如:探究活动一:NaCl、NH4NO3、NaOH三种固体溶解于水时是放热还是吸热?实验结论
:氯化钠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不变,说明溶解的过程无吸热也无放热;硝酸铵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下降,说明溶解的过程是吸热的;氢氧化钠溶解后溶解温度升高,说明溶解的过程是放热的。拓展与应用利用硝酸铵溶解时的吸热现象,可制成“化学冰袋”,这种冰袋特别适合在野外应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浓硫酸、
NaOH固体等溶于水温度升高;(2)NaCl等溶于水温度不变;(3)NH4NO3等溶于水温度降低。应用与拓展•向图中所示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左右两边支管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红墨水,左边液面降低了些,右边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为
()A.蔗糖B.硝酸铵C.活性炭D.氢氧化钠D溶解时有吸热或发热现象的本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
热量。不同的溶质,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反之则溶液的温度降低。乳液检验化妆品如果是乳液,拿一杯清水,把乳液倒进水里一点点,如果浮在水上边,证明里边
含油石酯(这是现在化妆品不推荐用的),晃一晃,水变成了乳白色,证明了里边含乳化剂,这样的化妆品是不好的。如果倒在水里,乳液下沉到底部,证明不含油石酯,这样的是可以用的。油石酯会伤害皮肤,造成皮肤干燥缺水,因为他是堵塞毛孔的主要原因,久而久之,毛孔会
越来越大。如果是膏状的,放一点在一个普通的勺里,拿火烧,直到完全烧尽,如果有黑色残渣,那是各种添加剂,越多证明添加剂越多,然后放一根棉芯在勺里,把棉芯点着,如果你看到那些水会冒黑烟,这样的千万别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