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7.2 物质溶解的量》PPT课件1-九年级下册化学粤科版.ppt,共(8)页,29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94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说课流程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材内容的地位和重要性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溶解与乳化,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要学习溶解度及溶液浓稀的表示。可见,本节课在教材中
起着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进一步体验分析及比
较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观点、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变化,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一、教材分析重点: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教法︼本节课主要
利用了分组实验、小组讨论、问题导学精要、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按照我校倡导的“读、想、议、讲、练”的环节实施,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本节课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自主阅读来获取新知识。如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
转化,采取实验探究的方法,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总结转化方法。通过这些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教学流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