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8.3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化学粤科版.docx,共(6)页,8.53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94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8.3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由松花蛋的制作及吃法入手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酸和碱的反应这一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参与探究活动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回顾酸和碱具有的化学性质,将学生引入知识的复习中,使学生体验知识再现过程,从而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建构
知识体系。提出该如何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这一问题。让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学会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学会通过观察和分析获取有效信息,同时学会解决如何验证无明显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发生。二、教学分析1、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对酸、碱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知道了酸及碱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的变色规律,知道了复分解反应的基本特点,但对该部分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足,例如审题思路,解题方法及解题技巧等,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的微观反应过程分析能力不够
,需要进一步的训练提高。(2)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大多在15岁左右,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感知有关事物。识记能力更强,从识记内容看,九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九年级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和知识积累等决定了他们乐于接受感性知识,而缺乏对理性知识的思考,再加之学生
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时间不长,因此学生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还需进一步提高。(3)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化学课程时已用过一些学习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在所有课程的学习中都会用到整理科学事实的方法,如比较法、分类法、类比法、归纳
法、演绎法、分析法、控制变量法、综合法等,但对这些方法的运用不熟练,不能准确无误的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4)非认知因素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且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心理基础。但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持续较短,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分析问题的角度、方法及使用分析方法的灵活程度等还需提高,往往分析不到问题的本质,所以教师如何设置问题的梯度,让学生逐一发现问题的本质,使学生体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是至关重要的。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溶液的酸碱性
、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以松花蛋的制作原料和常见食用方法,引出酸和碱的反应。通过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分析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酸碱中和反应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后面学习酸、碱、盐等物
质间的反应及转化等方面做铺垫。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表达交流,合作探究等学习能力。三、教学目标1、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酸、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②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反应实质;③知道中和反应的常见用途。(2)、过
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没有现象即给予现象”的化学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理念的形成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难点:中和反应本质的理解•教法与学法1、教法:实
验法、观察法、归纳法、阅读法2、学法:讨论归纳总结法六、教学准备1、多媒体准备:教学课件PPT2、药品及所用仪器:NaOH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试管、试管架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
情境导入展示图片看这是什么?皮蛋大家吃过皮蛋吗?知道皮蛋制作的原料有哪些吗?皮蛋制作的原料中除了水还有纯碱、生石灰、草木灰等。皮蛋味辛、涩,常加醋拌食去涩。这是为什么呢?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今天的学习内容,酸和碱的反应。
课题的引入采用了用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活动一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首先回顾下酸及碱有哪些化学性质。先来说说酸的化学性质,生【口述】。碱有哪些化学性质呢?生【口述】。思考,为什么酸、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我们知道物质在溶于水的
时候会发生电离,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举例如盐酸、硫酸在溶液中都会解离出氢离子;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在溶液中都会解离出氢氧根离子。这就是它们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解释】酸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离: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分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的过程。如:HCl=H++Cl-
NaOH=Na++OH-※电离是化合物溶液导电的根本原因那么,酸和碱能够反应吗?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一同探究。师【演示】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生【观察】师【提问】有没有什么现象?生:没有师【提问】上述两种溶液的混合没有任何实验现象,是否就说明二
者没反应?如果要证明两者间发生了反应你有哪些方法?生【思考】【回答】根据指示剂的变色说明二者间发生反应。师【演示】NaOH溶液和酚酞的混合,然后逐滴滴加稀盐酸。生【观察】【记录】(1)溶液变红(2)溶液变成无色师【提问】反
应后的溶液呈无色能否说明二者恰好反应?生:不能。可能恰好可能呈酸性。【分析】溶液变成无色,说明H+消耗溶液中的OH-(即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即H+和OH-不能共存)师: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师:【讲解】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
反应叫中和反应,并解释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扩展加入“电离”内容,有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该实验的逻辑性较强,要求学生思考比较深入,在过程中要不断提示、纠正。实质是H+和OH-不能共存(H++OH-=H2O)师:播放中和反应
的微观实质视频。师:【板书】试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氢氧化钾和硫酸2、氢氧化钙和盐酸3、氢氧化钾和硝酸生:【练习】活动二师:【讲解】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中和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
发生。请看下面的实验:师【演示】NaOH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混合,然后逐滴滴加稀硫酸。生:【观察】【记录】师:讲解,对于有明显实验现象的中和反应,我们根据实验现象就可以判断,所以反应的发生无需借助指示剂。【整合】师:【强调】中和反应不是基
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活动三生:【阅读】【归纳】中和反应的应用生:【阅读】阅读以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活动四生:【练习】师:【讲解】【作业布置】趁热打铁,巩固新知。板书设计酸和碱的反应•酸和碱•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和反应
属于复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三、中和反应的应用:(1)农用(2)工业(3)医用(4)科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