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docx,共(4)页,7.049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8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运用图片,了解农业基本概念和主要生产部门,认识到农业的
重要性。②读“中国农业分布图”“中国小麦、水稻分布图”、“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中国畜牧业分布图”,说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的分布特点,归纳出农业的分布特点,认识到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③结合中国地形图、温度带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
布图及干湿区图,联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知识,从地形、气候、水源等角度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进一步认识到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归纳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由此归纳农业区位因素。④从科技发展改善光照、热量
、水分、土壤、市场等方面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图片、地图、统计数据的展示,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说出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能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农业的重
要性,树立科教兴农、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优良品德。二、重、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农业的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2.学习难点:农
业的分布特点的列表归纳;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举例说明。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展示:“食”“衣”“住”等与农业相关图片,思考:我们看图回答通过展示学生日常生
活有关农业的图片,引起的日常生活与哪个产业密切相关?学生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从而顺利进入农业的学习。农业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部门展示:主要农业部门——种植业、林业、渔业等传统农业和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等新型农业的图片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农业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部门。运用图片说出农业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部门运用图片,感知农业,认识农业的主要部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农场主,你要如何去发展和规划你的农场呢?引导学生思考不
同地区应要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展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主要原则“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朗读示意图中的文字部分,并读图分析,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完成学案基础梳理部
分第2题运用示意图,明确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认识其必要性。小结过渡讲述:既然农业如此重要,而且发展农业必须依据因地制宜发展的原则进行,那么,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下,我国农业是如何分布的呢?承上启下农业的分布特点展示: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组织学
生上台在中国地图板图中填写出四种农业类型的分布地区,引导学生读图归纳我国农业的东西部地区分布的农业类型根据之前所学的相关知识,个别学生上台填写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分布的地区读图归纳我国农业的东西部差异,完成学案基础梳理部分的第1页第3题第2小题表格的第二列填空通过学生的
上台填图活动,教师及时进行纠错,促进学生的学习思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展示:中国农业分布图、中国小组合作讨论,训练学生的图表技能和小麦、水稻分布图、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中国畜牧业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读图分析归纳中国农业
分布的南北差异,小组讨论,读图分析,完成学案第3题第(1)小题表格中的农作物部分分析归纳能力。展示: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归纳我国农业分布的南北差异小组讨论,读图分析,完成学案第3题第(
1)小题第二三行训练学生的图表技能和分析归纳能力。展示:中国农业分布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温度带图、干湿图、地形图,结合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水源等角度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初步归纳出
农业的分布特点和区位因素。结合课件展示的各类地图,结合之前所学过的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由此初步归纳农业的分布特点和区位因素。通过地图的叠加,联系前后知识,构建知识脉络,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展示:温室大棚、杂交水稻之父、无土栽培等图片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这些技术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促进农业的发展?读图思考,完成活动题,从科技发展改善光照、热量、水分、土壤、消费市场等方面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
业中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兴趣点、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小结展示:本课的主要知识脉络完成学案中的基础梳理剩余部分梳理知识,明确本课学习的重难点知识随堂练习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练习部分完成学案中的练习部分讲练结合,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板书设计第四章第一节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
业主要生产部门农业分布特点(东西差异、南北差异)重要性、必要性影响人文因素:交通、科技、市场等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五、教学反思本课内容较多,且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学生而言,大多是不了解农业的,学生虽具备一定的图表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但都是很薄弱的,加上学生学习态度上不重视地
理学习,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本节主要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采用填图、小组合作竞赛、合作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运用导学案,帮助学生归纳本课的重难点,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本课教学目标达成性较好,教学基本功扎实,
语言启发性强,教学条理清楚。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学生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学生上台填图、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导学案材料和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归纳农
业的分布特点,认识到东西部、南北方的农业差异,并由此归纳出农业的区位因素,说明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突出了重难点。课堂中学生能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活动,师生互动强,学习氛围浓厚,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但在填图活动中,如果能让班级其他学生帮忙纠错,学
生活动会更为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