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2-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docx,共(5)页,6.56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85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农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联系身边实际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3.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教学手段智慧课堂五、教学过程引课:提问:今天早餐大家吃了什么?课件出示图片:粥、鸡蛋、牛奶引出:我们生活中吃的米饭、馒头、面包、蔬菜、瓜果都是由国民经济的农业生产出来的,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中国的产业---农业。1.让“土地奉献”的产业过程:展示种
植水稻、饲养牲畜、撒网捕鱼、林园采摘等农业活动图片学生活动:①根据图片归纳这些农业活动的共同特点,说一说什么是农业。小结: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②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衣、食、住等方面的
物质资料,说一说他们都是来自农业的哪些生产部门: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过渡:民以食为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生产活动,在我国辽阔疆域上,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怎样选择发展适宜本地区农业生产活动,让国民的生活更好、更优质呢?学生活动: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图2-8中国地形分
布图、图2-28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图3-12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每一小组选择一个地区,找出适宜本地区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并说明理由。①完成导学案活动2的表格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后面附表格)②小结:宜林则林
、宜种则种、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因地制宜原则发展农业过渡: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后,农业生产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温饱。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呢?1.中国农业的发展①数
据展示:表1:世界耕地总面积及粮食总产量、表2:世界水稻平均产量小结:我国用占世界不足10%的耕地养活了约占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过渡:近几十年来,我国耕地并没有增加,甚至有所减少,农产品产
量却在增长,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活动:阅读P84第二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小结。①因地制宜②科学技术过渡:我国农产品量不断增长,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得益于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电子书包,在网上查阅关于
科学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的运用,然后小组派代表小结发言。归纳:①科学育种和栽培技术②机械化水平、农田灌溉(课件展示小视频)小结: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除了我们勤劳的劳动人民付出很大的心血以外,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出
台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促进农业的发展,让国人的日子越过越好。过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我国近些年来还发展了新型农业。课件展示新型农业:创汇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1.课堂检测2.教师小结本节学习内容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是第四章中国的产业第一节,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
一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因为学生大部分为城市学生,所以日常生活中对农业活动的了解和接触较少,所以这节课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尽量在运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和文字来解释相关农业名词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则,我设计学生活动,学生可以较为很好的结合地形、气候、土地资源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但是在读图方面,部分学生对于提取归纳图中地形和气候等特点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我将在后面的学习
中更侧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对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运用,我利用智慧课堂中电子书包这一教学手段,学生很踊跃的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较好。希望再将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学生读图、分
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农业第一课时导学案【活动1】自主学习1.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产业。2.广义的农业包括、、、等部门。3.中国农业的发展特点。【活动2】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农业生产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找出适宜本部门发展的区域,并说明理由。生产部门地区理由(地形、气候)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