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2-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doc,共(4)页,5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8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1、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2、对“标准”的理解:课标要求学生“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大家庭,不可能让学生在图上落实每一个民族的分布情况,主要查找汉族,和
那些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民族的分布,明确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东北”地区,汉族主要在东部、中部地区。我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二、对教材的理解《中国的民族》位于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的最后一节(第四节)。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认识了我国的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与人口政策之后安排的。《中国的疆域》使学生认识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的陆上与隔海相望的邻国,我国辽阔的领土、领海。《中国的行政区划》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
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轮廓、分布、简称、省级行政中心的名称与分布。为学生后来所有中国地理的学习打下地图基础。我国不仅是一个领土大国,也是人口大国,更是民族成分复杂的国家。各民族的语言,文化,经济水平,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均有很大差异。国家的稳定团结,繁荣发展,离不开
各族人民的拳拳爱国心与努力奋斗。本节教材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56个民族”介绍了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汉族人数最多,其余55个民族因人数少被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各民族一律平等。配了一组少数民族的图片要求连线
。第二部分“中国的民族分布”,通过一幅民族分布图,设计了读图填表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在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总结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第三部分“独特的民族风情”,详细介绍了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
,中华民族的赛龙舟三个传统节日。本节教材的开放性较大,课本上关于民族的图片,节日只是一些例证,教师可以选加其他内容,我在这节课中增加了民歌欣赏。三、学情分析这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近,很多民族的形象,节日活动,歌曲在各种媒体中经常出现。本节内容让学生感到有趣,熟悉。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为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拓展视野,感受民族的服饰美,乐器美,风情美,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图表、文字资料,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四、教学目标通过本节教
学使学生达成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会辨认一些民族的图片(2)会读图分析民族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3)欣赏独特的民族风情,提高审美情趣。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图片,地图,看视频,听民歌,教师适当引导,师生共同完成设计的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各民族要情同手足,团结互助,共同努力建设美好家园。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1)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2)感受独特的民族风情。2、难点:学生读图
能力的培养。六、主要的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1、主要的教法和学法:“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主学习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教学内容难度并不大,但对学生读图和分析比较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取“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主学习”的教法和学
法。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七.课前准备教师:教材,教学设计方案,独立制作的PPT,与教材配套的地理图册。学生:课本,学生通过互联网或报刊收集和整理的“民族风情”资料,与教材配套的地理图册八.课时
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欣赏课件中民族大家庭的合影照,欣赏“爱我中华”的歌曲。1.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2.我们在座的都属于哪个民族?3.哪个民族的人数最多?4.其余的55个民族为何
称为少数民族?5.我国56个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学生欣赏民族大家庭的合影,欣赏歌曲《爱我中华》。调动已学或平时积累的知识回答。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活动一:读图辨析部分民族图片的辨识1.过渡:各民族服
饰多彩多姿,好似朵朵鲜花盛开在祖国的大花园。请大家来识别以下人物所属的民族。2.用课件分别呈现以下民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苗族、土家族、壮族、彝族、傣族、高山族、朝鲜族、满族、珞巴族、赫哲族3.讲述:点明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
族。学生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回答。培养学生对民族服饰美的欣赏和观察能力。活动二:读图分析主读图分析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重点图例。教材16页“中国民族分布”2、用课件呈现活动内容3、学生练习
反馈与矫正1、学生读教材16页的“民族分布图”,结合地图册第5页“中国政区图”完成老师设计的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快速归纳提取要民族的地区分布4、呈现填图游戏:教师先做一个示范,把民族的名称拖入图中的正确分布区。填空与填表题。有疑问的可以问老师,或请教邻居。2、学生展示学习效果。3、几位
学生做填图游戏,部分民族分布。信息的能力活动三:民族风情之民族乐器辨识一组少数民族的乐器1、过渡: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给我们美的感受。2、你能认出以下乐器的名称和所属的名族吗?3、用课件
呈现长鼓、马头琴、冬不拉、合欢萧、芦笙、神鼓学生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回答。若不能回答,教师给出结果。感受独特的民族乐器之美,体会多元化的民族文化。活动四:民族风情之民族节日了解我国的一些民族传统节日1、过渡:我们汉族有哪些传统节日?2、你对少数
民族的节日知道多少?3、教师用课件展示:那达慕大会、古尔邦节、火把节、芦笙节的视频。4、教师用课件呈现关于节日的连线题学生自由发言学生据收集的资料讲述学生观看视频,欣赏别样的民族节日。学生做连线题反馈学习效果。欣赏民族传统
节日的庆典活动,感受多样的民族风情。活动五:民族风情之民歌了解我国的部分经典民歌1、过渡: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音乐的滋养,歌里有我们的悲伤、快乐、与希望。我国的民歌非常丰富,你对我国的民歌知道多少呢?2、播放一些耳熟
能详的民歌的片段,请学生判断其所属的民族。(将全班分成两组比赛,看看哪一组的同学了解最多。)学生倾听并欣赏民歌,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回答。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感受民歌多样的特色,感受民歌的沉醉之美。结束全课师生同唱《爱我中华》第一段强化我国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大家庭十、板书设计:中
国的民族一、识民族二、看分布三、赏风情十一、教学反思: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电视,电影,网络,书籍给了学生丰富的关于我国民族的不同角度的认识。我充分利用
他们已有的认知经验,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有愉悦的情绪体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手段,使本课的信息量更大,更直观,更形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与学习工具,日常教学中我一直注重对学生地图能力的
培养,大部分学生使用地图提取信息的能力还不错,但仍有部分同学的阅读地图的速度与效果欠佳,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很好完成任务。在每节课的学习中,将继续加强对阅读使用地图的能力培养提升,并对困难的学生多做个别辅导。现在的学生更喜欢听流行歌曲,对民歌了解不算太
多,有的同学了解多一些的来自父母亲的影响,来自音乐课的学习。民歌是中华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有责任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欣赏我国的优秀民歌。在今后的教学中,恰当的时机,还可以介绍欣赏其他的民歌。教师设计的活动中的练习题:一、填空:1、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少数
民族成分最复杂的省是。2、汉族主要分布于部和部。少数民族集中分布于我国的、、。3、我国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4、重庆的少数民族主要有、。二、填表民族名称主要分布省区民族名称主要分布省区壮族彝族满族傣族回族蒙古族维
吾尔族藏族三、连线题❖将下列节日与民族相连:那达慕大会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泼水节蒙古族赛龙舟(端午节)傣族古尔邦节(宰牲节)南方地区的各民族芦笙节彝族火把节苗族、侗族爱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