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单元2 金属的性质》教学设计4-九年级下册化学科普版.doc,共(3)页,2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72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金属的化学性质1教学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
反应进行简单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学情分析学生要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3重点难点1、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1教
学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并
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学时重点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并能利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学时难点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
单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金戒指的故事通过讲述金戒指的故事,利用故事中通过加热“金戒指”的方法区分出假黄的过程,改入金属的活动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活动2【活动】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一)提出问题:不同的金属化学性质(活动性)不同吗
?(二)作出假设:不同的金属化学性质(活动性)不同。(三)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活动3【活动】方案一根据已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写出镁、铝、铁、铜、金五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即反应条件,可以得出镁铝的活动性大于铁铜大于金。同时思考:1、铝为什么具有
优良的抗腐蚀性?2、“真金不怕火炼”的含义?活动4【活动】方案二将镁、锌、铁、铜四种金属单质分别浸入等量、等浓度的酸液中,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通过反应剧烈程度的不同得出四种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强弱。1、学生观看镁、锌、铁、铜四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视频
。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比较差异,得出活动性差异(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2、学生分组实验镁、锌、铁、铜四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是否与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现象一样。3、总结实验现象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4
、根据板书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求学生从物质和分类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得出金属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活动5【活动】方案三铜、锌可以置换出酸中的H元素产生氢气,而铜不能,可以看出镁、锌、铁的活动
性比H强,铜比H弱,同样能用此原理来比较两种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强弱。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板书出化学方程式。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铝>铜>银活动6【活动】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假设成立——不同的金属化
学性质(活动性)不同。活动7【导入】知识拓展人们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金属的活动性存在规律——《金属的活动性表》,得出判断金属活动性的依据。(师展示课件)活动8【活动】课堂小结同学们找到了《金戒指的故事》中的答案了吗?(举手回答)活动9【练习】课堂练习及检测老师展
示课件活动10【作业】课外探究用一种试剂判断出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