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节 新型材料的研制》教学设计2-九年级下册化学沪教版.docx,共(6)页,11.28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69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合成材料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2.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3.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措施。过程方法1.通过实验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
合成纤维;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问题引导”课型的探究与实践。2.通过视频展示及学生查阅资料,使学生对白色污染有一定的认识。情感态度1.通过学习了解化学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情感。2.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办法,促使学生
爱护和保护环境体现在实际中。教学重点1.知道有机物的分类,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2.学会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的鉴别方法。教学难点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保护地球广告
宣传视频。【提问】这段视频的主角是什么?1.观看视频2.回答问题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同时又为课题作铺垫。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我们学习了有机物,它是一类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例如:生活中常见的甲烷、乙醇、乙酸,淀粉、蛋白
质等。活动1:学生拿出学案,请小组根据化学式汇报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1.【提问】根据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可以分几类?2.【讲解】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和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有些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万至几百万或更大,这些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学生完成
活动11.小组根据学案汇报结果。2.学生思考得出答案:可以分为两类;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和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复习旧知;知道有机物的分类,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3.认识有机合成材料:【过渡】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它们各自都有怎样的性能?有哪些
优缺点呢?活动:2:(1)同学们利用学案,讨论后由小组来展示成果。(2)大家对课本上介绍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相关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进行你问我答。活动3:各种纤维的鉴别(小组动手实验)(1)物理方法:先用手摸一摸,感受这三种纤维的手感。(师提问)(2)化学方法:每个小组由一名同学操作实验
,其他成员认真观察现象,闻气味,做好记录(填在学案上)。【提问】这三种纤维燃烧的味道一样学生动手实验完成活动2和活动31.学生交流讨论,展示成果。2.生生互动、你问我答提出问题。3.学生实验、记录现象;得出结论
。羊毛:烧焦羽毛气味;棉花:烧纸的味道;合成纤维:刺激性1.通过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体验实验过程中的艰辛与乐趣。3.基于核心素养下吗?分别是什么气味?气
味气味。初中化学“问题引导”课型的探究与实践。4.白色污染:(1)师展示白色污染的图片,(2)播放视频:向土地“白色污染”宣战;废旧地膜污染,农业增收难持续。讲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和解决措施。(3)问题:塑料制品有利也有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进行学生
辩论)1.观看视频:2.小组交流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塑料制品?1.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感受“白色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同时也穿插了法制渗透知识。2.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和事物,增强环保意识,把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增强了社会责任意
识。5.使用塑料的利与弊:活动4:组织辩论.请6名学生分成正反方,正方的论点是“塑料的利大于弊”,反方的论点是“塑料的弊大于利”,进行辩论。【教师总结】塑料制品优缺点;塑料,可利可弊,就看人们怎样去使1.学生查资料,交流发言2.学生辩论赛。让学生通过已有经验,探究自行体会,在知识的探索学
习中感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用.6.【课堂检测】1.右图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服装布料的成分是纯棉.B、该服装面料具有防火功能.C、该服装面料的透气性较好.D、该服装面料成分都属于合成纤维2.下列属于高分子合
成材料的是()A.玻璃B.陶瓷C.合金D.塑料3.为了防止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回收各种废弃塑料。B.将用过的塑料袋立即焚烧。C.使用可降解塑料。D.用布购物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合格证品名:夹克号型:175/92A面料:尼龙18.5%棉81.5%等级:合格
品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交流讨论,思考并解决问题趁热打铁,巩固这节课所学内容。7.【课堂总结】这节课学完,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教师总结】听完大家的发言,老师倍感欣慰。今天每位同学都表现得非常好!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越来越优秀;最后,把掌声送给你们自
己。交流讨论,归纳总结,与大家分享。学生可以从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从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教首先关于课题的导入,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保护地球广告宣传》视频入手,这样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其次,主要是要让学生知道有机物的分类,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学思路
橡胶的性能和用途。学会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的鉴别方法;通过电视新闻的链接《废旧地膜对土地的污染》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及解决措施.通过实验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问题引导”课型的探究与实践。通过视频展示及学生查阅资料
,使学生对白色污染有一定的认识。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方法,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然后大胆的进行实验。在课堂上
我让学生大声的齐读;目的是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集中一下学生的精力。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问题,分小组交流讨论,给学生提供参与交流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多表达多动手,重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的认知达到最佳结合点,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一个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教学反思在教学
中,我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创造情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
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学生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同时,在教学中,我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参与度也很高,课堂气氛很热烈很融洽。不过还是有一些问题暴露;实验时有些学
生操作不规范;比如:有些同学在闻气味时,没有用手扇闻;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细心的教导。但是,同学们爱动脑筋,能大胆的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这一点还是令我很欣慰。不管怎样,我觉得还是要相信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时
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因为害怕出现什么意外或者不相信学生,就什么问题都有老师来包办。应该要让化学课堂变换色彩,让沉寂的初三焕发出精彩,让学生对化学充满期待和喜爱,何乐而不为呢?我的不足:普通话不好,知识
功底呢也不深,所以有些地方可能讲解得不到位。就这样,很感谢各位来指导我的课堂,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