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课标解读-九年级下册化学鲁教版.doc,共(2)页,2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67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酸及其性质课标解读课程内容:1.认识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的腐蚀性。2.初步学会常见酸溶液的稀释方法。3.了解用指示剂检验溶液酸性的方法。活动与建议:实验探究酸的主要性质。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对酸的认识。本课题的学习,对于学生对酸形成正确认识
至关重要,实验在学习过程中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课题中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可分为三大组,每一组虽有不同的作用,但大多简便易操作,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对酸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而对于三大组实验,
教师则应结合实验情况,进行恰当的引导和分析。(1)浓硫酸腐蚀性的实验。这组实验的危险性较高,所让学生先认真阅读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带好护目镜再开始实验。实验完毕及时整理药品放置到安全区域。(2)与指示剂有关的实验。这组实验是学生认识酸的基础,通
过这组实验应帮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学会利用指示剂区分酸溶液这一方法。实验中,也可根据学生认知上的一些误区,增添一些实验用试剂,如在明确指示剂特点之后,可增加一些名称中带有“酸”的中性试剂进行实验,以使学生纠正前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3)酸性质实验。这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
“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认识,为后续“从离子角度认识酸”奠定反应基础。2.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本课题前,学生在六、八单元接触到稀盐酸和稀硫酸,这些都是学生学习酸化学性质的基础,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回忆前期学到的相关反应,在配以适当的实验加以强化,最终使
学生对酸化学性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除前期学习中遇到过酸,指示剂的学习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生产实践中也有很多物质中含有酸,教学中也可启发学生由这些含有酸的物质的用途,分析得出酸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去规范对酸化学性质的正确认识。
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不能很好将所学与实际联系起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