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到实验室去:精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1-九年级下册化学鲁教版.docx,共(3)页,607.82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66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到实验室去:精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课题精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课型实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等仪器的使用及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养成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情感态度
价值观学会统筹合作,体会混合物分离在生活生产中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精准的定量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的规范性操作难点:对实验误差的分析能力实验准备多媒体;蒸馏水、粗盐;托盘天平、烧杯、玻璃
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石棉网。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厨房中最常用的调味品是食盐,食盐是怎样制得的?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是纯净物吗?粗盐中有哪些杂质?今天我
们就学习如何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合作探究:阅读课本完成下表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该步中玻璃棒的作用(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观察所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
发学生兴趣。2得食盐水是否浑浊(2)过滤“一贴、二低、三靠”(3)蒸发①蒸发时要用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②当时便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分蒸干,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4)计算产率转移固体学生实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完成下表称取粗盐/g剩余粗盐
/g溶解粗盐/g精盐/g精盐产率/﹪5.0小组讨论:1.过滤后滤液出现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发现最后计算的精盐产率较低,可能是什么原因?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学生在质疑、交流、讨论之后关注到
了实验的注意事项,同时明确了自己的实验任务,源于学生内心的竞争心理,学生势必满怀激情、信心十足的投入到实验活动中,活动本身也是对学生的一次运筹能力、执行能力的训练。课的尾声再次回顾实验过程,从设计、分析、操作、合作等方面加以反思,培养严密的定量意识和全面分析、分工合作、严谨认真
的科学态度。达标检测卷(独立完成)1、下列关于“精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步骤依次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练习巩固知识3B.溶解步骤中,若所加粗盐未充分溶解,会导致精
盐的产率偏低ZXXK]C.过滤步骤中,若所得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D.蒸发步骤中,需持续加热直至蒸发皿中的液体蒸干为止2、有下列四种混合物:A、水和酒精B、食盐和泥沙C、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D、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用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的是();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的是();
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的是()。3、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操作的示意图。试回答:(1)写出仪器名称:①;②。(2)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填“高”或“低”)于滤纸的边缘。(3)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等到蒸发皿中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移去蒸发皿
时应使用的仪器是。布置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单教学反思:为了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思路,现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下反思:一、成功之处:这节课我准备的比较充分。首先,在备课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资源,对知识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设计了一堂以实验带动计算的课。在备课过程中
,我注重了创设教学情景,使这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难点计算变得更容易理解。另外,整个一堂可充分利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带动学生以探究为手段,分析、讨论、总结知识,力求使化学知
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注重了落实,真正做到教师导、学生学,并且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二、不足之处:在这节课中,复习学生的预习时,问题提的有些大,导致学生刚开始入手时有些困难,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
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