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1-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

DOC
  • 阅读 3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35.000 KB
  • 2022-11-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1-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1-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1-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doc,共(4)页,3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65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通过自然课、生物课和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效应的“元凶”,从一开始学习化学就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等,可是但对于二氧化碳的其它知识还不太了解。初中三年级学

生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知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

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相关方程式的书写;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领悟知识要点,通过

设计并完成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和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2.形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三、教学

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难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四、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个视频,【播放视频】同学们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请同学起来回答),(点评:看到了烟雾缭绕的效果),在生活中,我们也常用干冰来制造烟雾缭绕的舞台效果,干冰实际上就是二氧化碳的固态

形式。【提问】根据同学们之前所学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你知道CO2有哪些性质吗?请同学们大胆起来告诉老师。同学们说得全面吗?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2、【探索新知】【分组实验探究一】同学们桌子上有一个集气瓶,里面是收集好的CO2气体,同学们仔细观

察CO2的状态、颜色,再打开玻璃片,用扇闻法闻一下CO2的气味。小组同学注意把实验现象记录在导学案上,汇报给老师。【小结】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讲故事】同学们先来看一个故事:死狗洞故事,(意大利北部的一个

山洞被当地人称为“死狗洞”。当人们牵着小狗穿越山谷时,小狗便会莫名死亡,而人却无妨。后经人们发现此山谷中聚集着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小组讨论】看完以后小组进行讨论,从化学的角度来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老师提示,可以从两方面来讨论:为什么进入洞

中的小狗死亡了?为什么小狗死了而人却没事儿呢?【小结】CO2不供给呼吸(注意CO2无毒)在死狗洞里,为什么小狗死了,人却没事儿呢?这里就要考虑到CO2的密度。【演示实验】蜡烛塔实验老师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CO2,同学们注意观察蜡

烛的火焰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起来描述现象及结论)【小结】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过渡】同学们喝过可乐吗?当我们拧开瓶盖时,发现有大量的气体喷出瓶外,其实这气

体就是CO2,我们接下来来探究CO2的溶解性如何。【分组实验探究二】同学们把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摇晃,观察塑料瓶有什么变化。小组同学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汇报给老师。【小结】现象:塑料瓶变扁了,说明CO2能够溶于水。【疑问】CO2溶于水以后,有没有发生其他

变化呢?【分组实验探究三】同学们把塑料瓶中的液体倒出2~3mL到试管中,然后再向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剂,观察石蕊的颜色变化。小组同学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汇报给老师。【小结】紫色石蕊试剂变成了红色。是什么使石蕊变色的呢?我们一起

来猜测一下。猜想一:是水使石蕊变色的吗?【演示实验】这是由石蕊染成紫色的小花,现在向小花喷水,注意观察小花的颜色变化。(请同学起来回答现象及结论)【小结】小花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不是水使它变色的。猜想二:是CO2使石蕊变

色的吗?【演示实验】现在把一朵干燥的紫色小花放入收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注意观察小花的颜色变化。(请同学起来回答现象及结论)【小结】小花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不是CO2使它变色的。猜想三:是CO2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变色的吗?【演示实验】

那么现在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了,是CO2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一种新物质使石蕊变色的,现在我把一朵小花先用水喷湿,然后再放入到集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仔细观察小花的颜色变化。(请同学起来回答现象及结论)【小结】紫色的小花变成了红色

,说明确实是是CO2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变色的,那么生成的新物质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这种新物质是碳酸,碳酸是一种酸性的物质,酸性物质都会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所以CO2与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CO2+H2O

=H2CO3【演示实验】老师现在把这朵已经变成红色的小花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小花又会有怎样的颜色变化呢?(请同学起来回答现象)【小结】小花由红色重新变成了紫色。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的是碳酸,既然现在恢复到了紫色,说明碳酸就没有了,那么碳酸哪去了呢?

其实碳酸的性质非常不稳定,易分解为CO2和水:H2CO3==H2O+CO2↑【过渡】人呼吸的时候,吸进去O2,呼出来CO2,这是生活常识,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证明人呼出来的气体中含有CO2呢?【分组实验探究四】同学们现在取2~3mL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然后

插入吸管于液面以下,开始吹气,注意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小组同学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汇报给老师。【小结】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石灰水实际上是Ca(OH)2的水溶液,它和CO2反应会生成一种新物质: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aCO3,同时还会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

CaCO3↓+H2O这也是之前我们学习过的CO2的检验方式。【展示】展示溶洞的图片。这是老师在溶洞中拍摄的照片,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钟,石笋等,同学们现在就阅读教材135页多识一点的内容,了解溶洞的形成。【小结】溶洞的形成实际上就是石灰岩中的碳酸

钙不断形成和分解,千万年来就形成了神奇的溶洞了。【用途】我们常说“性质决定用途”,那么根据CO2的性质,你能说出它有哪些用途吗?请同学们踊跃的举手回答。【小结】可用作灭火、参与光合作用、当做气体肥料以及化工原料等。3、【反思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者困惑,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和探讨。(请同学们起来分享)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1、CO2的物理性质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CO2的化学性质(1)CO2不供给呼吸,不燃烧也不支

持燃烧(2)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3)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4、【课堂小练】1、CO2在下

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溶于水中B、溶于石灰水中C、进行光合作用D、制成干冰2、有关CO2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于水,有毒,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难溶于水,比空气重,无毒C、能溶于水,比空气重,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D、因为它有毒,

所以不能供呼吸3、某晚报以《半个西瓜三条人命》为题报道了某农村发生的悲剧:一个男孩将半个没吃完的西瓜放入自家久未开启过的菜窖,半个多小时没见该男孩回家,父母又先后进入菜窖查看,结果无一生还。为什么会出现这

种悲剧呢?怎样避免?请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五、【课下作业】CO2的用途很多,对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近年来的温室效应愈发严重的“元凶”也是CO2,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为“CO2的功与过”辩论赛做准备。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7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