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x,共(4)页,256.43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5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节海陆变迁---板块构造与火山地震》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学习小组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掌握全球六大板块;2.通过探究,了解板块相互运动产生的地形;
3.探究火山、地震活动分布与板块构造的关系,掌握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4.通过对火山、地震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防灾、减灾的观点和自我保护意识。【教学重点】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掌握全球六大板块;2.探究火山、地震活动分布与板块构造的关系,掌握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教学难点】用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海陆地形的成因【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视频《唐山大地震》提问: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哪些地方易发生地震?二、自主学习,知识梳理(1)地球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六大板块。它们分别是:板块,板块,板块,
板块,板块,板块。(2)板块内部,地壳较;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有的,有的,地壳比较活跃。(3)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地带,和活动频繁。(4)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和。三、活动探究活动一:看图说话1、将手中的各个板块拼凑
完整,并记住各个板块的名称与轮廓。2、各个板块主要包括哪些大洲或大洋?印度洋板块有哪些陆地?哪个板块基本上全是海洋?活动二:小小预言家板块与板块是相互运动的,板块之间的相互运动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板块碰撞挤压会使地表隆起,形成高山高原,板块张裂拉伸会使
地表断裂,形成裂谷、海洋,据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对下列地理事物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言。喜马拉雅山:红海:地中海:活动三:找一找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据此,在图上找出全球火山地
震可能频发的地带,用斜线描出来,并归纳出全球火山地中集中地带。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①②活动四:实际应用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1年,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
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说说汶川和日本发生地震的原因,据你推测,祁阳会不会发生大地震?四、知识总结五、随堂演练(一)单选:1、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下列()。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欧洲板块2、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山脉是()。A、安第斯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C、落基山脉D、乌拉尔山脉3、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A、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交界处B、我国人类劳动破坏的结果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D、开采地下资源造成的4.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方法()。A、应立即逃跑、跳楼。B、
应立即收拾东西离开。C、立即躲到坚固的家具底下,就地避震,待主震过后,再有序撤离。D、打电话告诉家人发生地震,然后逃跑。(二)拓展提升1.读“六大板块示意”(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六大板块。它们是:
A板块,B板块,C板块,D板块,E板块,F板块。(2)板块与板块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和。(3)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的接触地带。(4)我国的台湾岛多火山和地震,原因是台湾岛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六、课后作业:《名师测控》21页7-11题七、自我总结
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哪些方面还有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