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2-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3)页,16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5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课题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在编写时,依据“标准”要求,力求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对这些影响因素对气候的具体影响只做简要的分析,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节学习能比较出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内容安排上,基本按照有简单到复杂、从整体
到局部的过程。教材中“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对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地球运动与气候”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材的难点,是教材特别处理之处,对应的“标准”有两个,一是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儿时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二、教学目标(知识,技
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内容请将字体加粗)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2.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3.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采用地图和活动题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通过
观察、感知,然后讨论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培养思考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2.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状况产生深刻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难点:地球公转特点及影响。结合初一学生的思维特征,从现实生活入手,贴近生活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好这节课的关键。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动画演示地球运动等)来突破
难点,监利空间观念。四、教具导学案、多媒体、手电筒五、教学过程(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内容请将字体加粗)2导入:展示马尔代夫和南极洲的图片,引思考为什么气候不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地球的形状1
.问:太阳照射的角度会不会影响气候?用手电筒按照不同的角度照射黑板。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光线的明亮程度以及光斑的大小。2.提问:你观察到什么?请解释一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投影直射和斜射的示意图,问
哪一种热?4.并简单介绍什么是太阳高度角5.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怎样导致了气温分布在各地的差异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黑板上光照明亮程度不同,直射时光束明亮而范围小,斜射时光束分散面积大而黯淡。这是手电筒照射角度不同造成的。观察图得出由于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各地获得
的太阳辐射不同。总结其影响二、地球自转1.展示图片:早晚冷,中午热。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2.展示早中晚太阳高度角的示意图分析引导思考同一地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呢?3.复习“地球的自转”4.归纳总结过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进行
公转,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方式,公转会不会影响气候?三、地球公转1.复习“地球公转”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在公转时,是直身子的还是斜身子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是否相同?3.简单介绍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始终的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4.引导学生观察公转示意图,结合图和
生活体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导学案5.归纳总结:地球公转如何对气候造成影响6.展示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四、课堂练习讲解: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直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6.五带的划分五、课堂总结3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
容是比较抽象的,但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让他们结合实际感受,就能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对于气候的影响。同时,结合书中的配图,让学生利用配图增加认识和理解,是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知识。,在讲地轴倾斜时,可以用地球仪作演示,让学生观察倾斜特点,再结合示
意图,就好理解了。昼夜长短变化,主要让同学联系实际生活体验,这样就缓解了知识的难度。五带的划分及特点,主要看图、填图、练习就可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