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5-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2)页,40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5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目标: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并能读海拔高度,会计算相对高度。2、熟悉地形图的种类。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海拔高度、识别坡度的陡缓以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基本部位;;3、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剖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关系,能读懂这两种地形图。重点与难点:五种陆地地
形的形态特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相对高度、陡缓、基本部位)。课时:1课时教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自主学习]1、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单位是米(课本P27图2—31)2、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3、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
、大洋底(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见课本P29图2—37。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①、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②等高线的特点:a、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b、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c、等高线密集处坡
度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缓。③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山顶: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盆地: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大。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部分。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部分。鞍部:两个山顶间相对较低的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叠部分。4、分层设色地形图:平原用绿色表示;河流、湖泊、海
洋用蓝色表示;冰雪用白色表示;山地、高原用黄色表示。5、地形剖面图:直观地表示某个剖面上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中考链接]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A、绝对高度B、相对高度C、海拔高度D、平均高度2、
下列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是()A、等高线地形图B、地形剖面图C、分层设色地形图D、平面示意图3、下列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等高线的高度是相对高度B.等高线闭合的地方是山顶C.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就陡D.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脊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坡度较陡,地面崎岖。如世界上两大山系: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山脉包括落基山和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丘陵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地面
较崎岖。如:中国的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高原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青藏高原(世界最海拔最高),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平原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低,小于200米。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东欧平原。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刚果盆地(世界最大)。4、关于等高线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A、地图上等高线表示的高度是相对高度B、等高线是地图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C、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能判断坡度的陡缓D、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能判断地形的起伏5、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部分的地形名称:B,
D。(2)甲地海拔为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米。(3)甲地在乙地的方向。9、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是A、B、C、D(2)图中修建水库最适宜的地点是,理由是(3)甲在乙的方向,该图的等高距是米。10、读右图回答: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答: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后记】本课的重点放在地形图尤其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山谷和山脊的判读是难点。通过复习效果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