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2-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4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38.500 KB
  • 2022-11-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2-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2-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2-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doc,共(4)页,3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46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3.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

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教学难点: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相互讨论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教师:有这么一片神奇的土地:春夏秋冬一天来!男人爱把花帽戴!条条井水连起来!围着火炉吃西瓜!骆驼比车跑的快!那么这片神奇的土地到底是哪里啊?学生:西北地区教师课件展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新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3.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2.初步树立人

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草原和荒漠教师展示几幅景观图片,并配以诗句,使学生从这些景观图片中,可以看到西北地区一个非常显著的自然特点——干旱,由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过渡到西北地区位置与范围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相互讨论,最后

归纳: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教师引导学生读“西北地区地形”图,同桌合作找出西北地区的地形区,并用课件展示。最后归纳得出:本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是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称为三山夹两盆。教师课件展示“西北地区降

水量分布”图,得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并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其干旱的原因:距海遥远、山脉阻隔→海洋上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教师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西北地区的河流,并归纳其河流特征: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学生的读图能

力。通过“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与“疆”字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新疆地形的印象。加深学生对西知识检测流,是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区。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活动题:将景观与其对应的拍摄地点(甲、乙、丙)连线,最后归纳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依次排列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度)教师从西

北地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引出农牧业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教师展示“西北地区主要牧区畜种的分布示意”图,让学生齐读课文,了解西北地区的畜牧业,知道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找出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并找出主要的畜种,尤其强调内蒙古的

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宁夏的滩羊。教师让想一想:除了畜牧业,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还有哪些出路?引出灌溉农业。教师引导学生读“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找出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并引导学生分析其灌溉所用的水源。最后

归纳: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农业发展的非常好,因此被称为“塞外江南”。教师展示“坎儿井的俯视图”和“坎儿井剖面示意”图,让学生认识新疆绿洲居民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并分析坎儿井结构中竖井、暗渠的作用及

成因。1.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北地区干旱环境的印象,学会分析地理现象。通过对牧区特点的认识,理解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知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道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通过人类利用自

然、改造自然的认识,突出人地关系,融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中。课堂小结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B、荒漠→草原→荒漠草原C、草原→荒漠→草原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2.西北地区河流少,主要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植被稀疏C、降水少D、海拔高3.宁

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最直接的灌溉水源是()A、湖水B、河水C、地下水D、雨水4.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B、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C、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D、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5.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应该去()A

贵州B新疆C山东D广西课件展示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当堂巩固,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坚持以学生为本,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主

,老师只是引导、点拔,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解释生活现象,拉近西北地区与学生的距离,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和“对终身发展地理”二大理念。通过西北地

区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的理解,突出了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地理教学中。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9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