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doc,共(5)页,50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45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运用相关图片和资料说出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加以比较。3、举例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性,读图说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从
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学情分析】通过一个
学期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初一学生掌握了学习区域的一般方法,知道了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认识一个区域。但更多的是掌握了有常住人口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地理位置特别、自然环境特殊、人烟稀少的两极地区却少有了解,一方面相距甚远,了解相关知识少,另一方面平时讲授的较少,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
系和一般学习方法。【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人教版教材第十章《两极地区》,这是世界地理分区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也是世界地理最后一章。教材从三个方面,重点以南极地区为例,以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对比学习,结合图示、图片、阅读材料、课堂活动等方面,从地理位置、自
然环境、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展开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南北两极地区的异同,探索原因。其中第一部分地理位置和范围,第二部分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介绍了极地地区的特殊性;第三部分科学考察的宝地和第四部分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则阐述了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原因。教材这样安排
符合知识点的层次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点难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学会根据“南北极地区地形图”探究自然环境的特点【教学工具】多媒体、希沃授课助手、微视频、Googleearth、地图等资源【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对比分析【教学过程】导入:观看一段视频《哆啦A梦
之大雄的南极冒险》,该视频描述的是哆啦A梦和大雄一行人踏上了一片神奇的土地,请问这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也跟随他们的步伐来一次极地奇幻冒险。我们分成四个队,分别是大雄队、静香队、胖虎队、小夫队,我们以小组合作、各队竞争的形式,看谁插得小红旗最多,最终与
哆啦A梦汇合,多啦A梦会送上一份大礼哦。新授:课前预习【蓄势待发】在出发前,各队都做好充足的准备,每个队都准备好一张6W冒险清单,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将各队的清单呈现在大屏幕上。where地理位置半球纬度海陆when出发时间月至月,季节how自然
环境气候,地形why冒险目的寻找资源,探索实验what所需物品、、、等what注意事项预防,保护板书:第十章极地地区自主学习:第一关【寻找极地】观察Googleearth演示,寻找南极地区,打开教材92
页,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第一关,寻觅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观看Googleearth和地球仪,阅读教材,归纳南极地区的范围和位置,回答:(1)南极地区:以南,包括及其周边的海域。提问:南极地区就是指的南极洲,对吗?南极洲与其他六大洲比较,地理位置有什么
特点呢?完成第二问。(2)南极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南极地区南极洲跨经度多少。南极洲被哪三大洋包围。2、举一反三,归纳北极地区的范围和位置,回答:(1)北极地区:以北,包括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三洲部分地区。(2)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北极地区北冰
洋跨经度多少。寻觅极地挑战极地探索极地保护极地北冰洋被哪三大洲包围。过渡:到达南极洲,一群可爱的小伙伴和北极地区的小伙伴在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小组合作:第二关【挑战极地】1、情景对话:分别有两名同学扮
演小企鹅和北极熊,南极洲主人和北冰洋好朋友北极熊的跨时空对话。企鹅说:“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你看我像不像身穿白衬衣、黑燕尾服的绅士?我经常站立,所以,前肢已经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为了抵御严寒,我皮肤下有厚厚
的脂肪保护层。”北极好朋友北极熊发来电报:“我住在寒冷的北极地区。我的体长有3米多,体重达300千克。我的毛皮防水,皮下脂肪又厚,所以特别不怕冷。”企鹅说:这里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年平均气温-50℃,南极大陆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
厚度2000多米。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北极熊:没有南极地区那么严寒,年平均气温-18℃,大部分地区也
是终年冰封。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比南极地区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在100~250毫米之间。北极地区的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北冰洋沿岸的年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思考:(1)根据企鹅和北极熊的对话,完成南极地区、北极地区比较表。利用希沃
授课助手,将各组完成的结果展示在屏幕上,对其进行点评。提问:通过对比分析,南北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何差异,哪个区域更加恶劣?为什么?(2)看微课视频,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C以下,极端气温达-
88°C以下,“冰雪高原”酷寒。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mm以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mm,“白色荒漠”干燥。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17米/秒~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风库”烈风。(3)看微课视频
,分析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的原因。学法指导:可从纬度、地形、海陆、冰雪反射等方面分析。北极地区中心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中心以陆地为主,导致两地区气温差异大。地区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年平均气温代表动物平均风
速年平均降水量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南极大陆海拔很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导致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南极地区冰雪覆盖厚,反射阳光强,到达地面的光照少,所以更加严寒。过渡:气候如此恶劣,仍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
洲建立了150多个科考站。我们中国也相继建立了四个科考站。分组探讨:第三关【探索极地】1、根据经纬度,读出各自代表队所到达的科考站位置。大雄队长城站(62°S,58°W),静香队中山站(69°S,76°E),胖虎队昆仑站(80°S,77°E),小夫队
泰山站(73°S,76°E)。2、看视频资料,阅读教材96-98页,讨论我们建立科考站的目的?答:(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可进行天象观测,水下观察和冰芯研究,南极洲成为天然实
验室。3、为什么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而黄河站却在7月呢?答:因为2月是南极洲的暖季,还出现极昼,有利于科学考察。而7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冰洋的暖季。4、若中国将建立第六座科考站,为其命名。过渡:就在我们到达南极大陆之前,已有很多国家觊觎这一片富饶美丽的土地,我们来看
看阿联酋和日本他们在干什么。拓展升华:第四关【保护极地】资料一:脑洞大开,阿联酋阿布扎比计划“移冰山”解决水荒。2017年5月10日,阿联酋气候常年闷热,年均降雨量不到100毫米,专家预测,阿联酋未来25年可能面临严重干旱。为了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土豪阿联
酋的酋长国之一阿布扎比正准备实施一项颇具野心的计划,从南极洲运回一座冰山,这个听起来天方夜谭的计划,究竟可不可行呢?资料二:日本自称捕杀鲸鱼是“科学研究”。■大雄队■静香队■胖虎队■小夫队2016年3月29日综合CNN和《每日邮报》报道,日本目前已承认在最近的一次南
极海洋捕猎中猎杀了333头鲸鱼,其中包括200头已经怀孕的母鲸,其2官方称这是作为“科研”用途的捕猎行为。尽管国际社会对此强烈抗议,相比2014年252头的数字,日本今年的捕鲸量仍旧大幅增长。思考: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我们应当如何保护南极洲?请各小队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
,制作一期宣传海报。结束语:今天我们通过南极大陆冒险,各小组齐心协力,合作探究,学习了极地地区,我们不仅要怀有一颗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更要提高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地球最后一片净土。【教学反思】本节内容通过极地冒险为线索,以寻觅
极地、挑战极地、探索极地、保护极地四个环节为线路设计,环环相扣。内容紧密结合教材,突出重点,精讲精练,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探讨、拓展升华为学习方法,从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形式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学生勤思考,善讨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思维的开阔性。本堂课以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运用Googleearth、希沃电子白板5和希沃手机助手,有效的反馈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强调。由于内容多,活动环节多,课堂冗长,重点突
出不明显,本节内容侧重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点的讲解偏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但偶尔会出现操作不当,设备发生故障等原因从而引起教学的停滞,所以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结合才是万全
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