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水资源》教学反思-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2)页,2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3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水资源》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自然资源中的第三节水资源。水、土资源是我们自然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两大类,本节讲述的是我国的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而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之又少,再加上人类利用的不合理和污染,水资
源更加缺少。所以本节课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唤起公众珍惜水资源的意识。结合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对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1、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在课前,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目前淄博当地工业、农业、生
活用水存在哪些污染和浪费水的现象,让学生对现在的用水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知识做好准备。导入环节,让学生欣赏《水脉》视频,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课件可以形象生动的再现知识
。在课前我在网上查阅到人类可利用水资源的比例图,让学生读图得出一个结论: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很少。2、视频突破重点和难点。利用《水脉》中水资源南丰北缺的状况,和南水北调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华北缺水问题和南水北调工程。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
学生作用。根据水资源分布不均和影响让小组进行讨论、出谋划策,并让学生进行展示;在了解南水北调问题中,抢答环节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3、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如“淄博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角色扮演:工业、农业、生活方面的水资源利用”等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方面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再以学生为辐射,唤起公众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二)这节课的不足之处:1、由于时间有限内容丰富,一些活动课题给学生留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2、应该组织一次水资源宣传活动,让学生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水资源。针对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今后的教学中会把成功的地方继续发扬,不足之处改正过来,让今后的课堂更加完美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