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课标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1)页,2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3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地形和地势》课标分析一、正确理解地形要素在中国自然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自然地理知识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应成为学习中国自然地理的一个基本目标。只有了解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才能认识我国人文地理的特征以及区域发展差异。我国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辽
阔的国土,使得我国具有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复杂多样。有了世界地理的学习基础,中国地理的学习会更广和更深入。在自然环境方面,中国地理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和水文,因此,学习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个要素地形就成为关键。二、准确把握“标准”实施教学活动本节对应的课标内容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
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本条标准删繁就简,将学习重点放在地形和地势的主要特征上,并且把它们落实在中国地形图上。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征,并且不必记忆大量的地形名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地形类型多样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
形的两大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是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地形图上,可以很明显地读出上述地形和地势的特征。要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特征的认识,可在中国地形图上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大致了
解作为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这样学生可以在地图上通过这些山脉判别各地区位于哪一级阶梯上。第二,了解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这样既可以在图上落实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也可以把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征联系起来,因为地势特
征是地形特征的外显。第三,适当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介绍地形和地势对我国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特征进行简单地评价和客观地描述,使学生通过地形和地势的学习,既激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也培养了学生对不利条件的忧患意识。三、依据课标选择适合的学习地形和地势的方法地形和地势
特征的学习要落实在地形图上,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方法是使用地图和教材等相关的资料,在图上读出五大地形类型,找到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和位置,依据山脉走向,判读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相对位置,确定地势呈
阶梯状分布的特点。